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双言巧语
一种修辞手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双言巧语(英语:doublespeak)是一种故意扭转或隐藏原意的修辞法,常为政治组织、军队、企业或公关宣传领域使用,有时候可以视为一种委婉或政治正确的表达方式,但在用于政治组织、军队或企业的场合,现代通常称为“双言巧语”。
![]() |
其语出1948年乔治·奥威尔所著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中的两个专有词汇:“双重思想”(Doublethink)及“新语”(Newspeak)。虽然书中并未直接使用此词,但当该书风行欧美以后读者即以此二词自创混成词。[1]依照奥威尔式辞书学的定义,双言巧语的目的是蓄意为政治用途创造新的字汇,这不但具有政治的意图,同时也试图影响字汇使用者的态度。
Remove ads
范例
以下为双言巧语的范例:
- 暴动、骚乱:抗暴、起义
- 恐怖分子:自由斗士
- 协助归国:遣返
- 内部统一:整肃
- 种族净化:种族灭绝
- 最终解决方案(Endlösung):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
- 强化审讯技术:酷刑
- 湿刑(Wet work)、制裁、定点清除:暗杀
- 反战主义:绥靖主义、投降主义
- 呼吁和平:袒护侵略者[2]
- 北约东扩:前华约组织成员自愿加入北约
- 终止适用(cease to apply)、精准化:废除
- 职业训练、生产教育:劳改
- 苦难行军:朝鲜饥荒
- 三年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饥荒
- 维稳:消灭反对人士、灭绝反对声音
- 完善选举制度:作秀选举、虚假选举
- 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去极端化培训班:集中营、再教育营
- 全域静态管理、保持原地相对静止、原则居家:封城[3]
- 窜访:访问
- COVID-19:武汉肺炎[4]
- 再教育营:集中营
- 八千湘女上天山:拐卖妇女[5]
Remove ads
参见
注脚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