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反抗的共同体
2020年書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反抗的共同体:二〇一九香港反送中运动》是马岳撰写的书籍,于2020年经左岸文化出版。它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为主题,讲述了其背景、过程、策略、香港政府的应对、国际对该运动的反应、香港居民的身份认同及其跟运动的互动。
背景
马岳在2020年时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及行政学系的副教授,并研究了香港政治约30年[1]。他在2019年8月开始撰写《反抗的共同体》,以纪录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的过程。有时则在看完运动直播时撰写内文[1]。他决定不把作品投稿到英语期刊而是写书的原因有多个,像是期刊要求聚焦特定议题而非运动整体,并有字数限制——这些都不符其期望。还有他认为运动中的用语难以用英语表逹[2]。
他当时是以情感抽离的态度执笔,以保持著作客观性和避免自己因受情绪影响而无法继续完成作品[3][1]。过程中主要参考公开的新闻资料和报告[4],并以成为未来学生的参考资料为目标[1]。此外,为了把运动的脉络解释给不熟悉香港政治的人,他选择在著作中花一定笔墨解释事情的背景[3],并以此避免让人对运动作另一种诠释[1]。他在撰写时发现身分认同和警暴为较难处理的部分,因前者本身难写,后者事件太多[2]。书籍名称“反抗的共同体”取名自运动口号“香港人,反抗”[3],不过内文方面较不专注于共同体意识,而是侧重运动本身——马岳本人是以吸引人们注意及购买的考虑点来选择这个标题[2]。
Remove ads
内容
《反抗的共同体》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为主题[4],讲述了其背景、过程、策略、香港政府的应对、国际对该运动的反应、香港居民的身份认同及其跟运动的互动[1]。作者在著作中讲述运动背景时,也梳理了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和有关意识的变化[5]。并在描述运动时探讨勇武派和和理非的合流有什么优缺点,以及政权的“利和”与“促战”策略[6]。著作认为该场运动打破了香港“自由专制”的局面,作者表示这一用语是用于形容当权者在给予香港居民一定自由的同时,又不容许人们挑战其权力的境况[1];并让运动参与者产生新的共同体意识[1]。
评价
《苹果日报》编辑卢峯认为《反抗的共同体》“可靠”地纪录了该场运动,而且有著一定客观性,赞扬作者写得“清晰”。同时表示自己在阅读时因情绪受影响,而花了更多的时间阅览[4]。它在“2020Openbook好书奖”中取得“年度中文创作”奖。评审之一兼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社会系副教授郑力轩亦赞扬著作“完整”,对运动本身有著“精辟”和“详尽”的著墨,并从中看出“作者身为香港在地人的情感”[5]。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