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口服补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口服补液疗法(英语:Oral Rehydration Therapy, 简称ORT),官方也称为口服补充溶液(英语: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1]是一种用于预防及治疗脱水(特别是由腹泻所引起)的液体补充疗法。[2]饮用的内容是含有少量糖分和盐分(特别是钠和钾)的水。[2]口服补液疗法也可通过鼻胃管给予。[2]这类疗法也可包含锌补充剂,以减少五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持续时间。[2]跟据估计,使用口服补液疗法可把因腹泻而导致的死亡风险降低93%。[3]
使用此疗法的副作用有呕吐、高血钠症或高血钾症。[2]如果发生呕吐,建议暂停使用10分钟,之后再逐步重新开始。[2]推荐的配方含有氯化钠、柠檬酸钠、氯化钾和葡萄糖。[2]如果无法取得葡萄糖,可以蔗糖替代、如果没柠檬酸钠,可用碳酸氢钠替代,但这样配出的混合物在高湿度环境下会变得不稳定。[2][4]口服补液疗法的作用机制是葡萄糖会增加肠道对钠和水分的吸收、而氯化钾和柠檬酸钠则分别有助于预防低血钾和酸中毒,这两者都是腹泻的常见副作用。[5][4][6]市面上也有多种其他配方,包括可在家自行调配的。[5][3]然而自制溶液的使用效果尚未有充分的研究。[3]
口服补液疗法于1940年代被开发,当时主要是基于经验,使用含或不含葡萄糖的电解质溶液来治疗轻症或处于恢复期的病人。但科学家到1960年代发现葡萄糖能在霍乱疫情期间促进患者对钠和水分的吸收之后,[7]这项疗法才开始普遍用于补充水分和维持治疗。口服补液疗法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8]截至2015年,全球有41%罹患腹泻的儿童使用此疗法。[9]这项疗法普及后,在降低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人数方面发挥有重要作用。[9]
Remove ads
医学用途
口服补液疗法(ORT)比其他补液策略(尤其是经由静脉注射补液)有更低的侵入性。儿童轻度至中度脱水,在急诊室中的最佳治疗方式就是ORT。接受此疗法的患者应在六小时内进食,并在24至48小时内恢复正常饮食。[10]

ORT可将腹泻导致的死亡率降低多达93%。[3]在四个开发中国家进行的病例研究也证实增加ORT使用,与死亡率降低有关联。[12]使用原有的ORT配方,对腹泻发作的持续时间或体液流失量没影响,[13]但使用降低Osmotic concentration的溶液可减少粪便量,此已获证实。[14]
在开始ORT前,应评估个体脱水的严重程度。
- 此法适合没脱水,或呈现轻度至中度脱水迹象和症状的人。
- 有严重脱水的人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协助,并尽快接受静脉补液,以迅速补充体内液体。[15]
禁忌症
在某些情况下,应停止ORT,并改为静脉输液:
- 虽然使用正确的ORT方式,呕吐仍持续不止、
- 脱水迹象在给予ORT后反而恶化、
- 个体因意识水平下降而无法饮水、
- 有肠道阻塞或肠麻痹的证据。
对于因血流动力性休克而导致气道保护反射受损的人,此法也可能是禁忌。[16]短期呕吐并非接受ORT的禁忌症。对于正在呕吐的人,以缓慢且持续的速度饮用口服补液,将有助于缓解呕吐症状。[10]
配制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已共同制定官方指南,用以规范口服补充溶液的制造,以及用于配制此种溶液的盐类。他们也根据材料的取得性,提出其他可接受的配方。
市售的商品形式有两种:
于2013年在医学期刊《刺胳针》上发表的一篇评论强调,需要更多关于预防脱水的自制溶液研究。[19]运动饮料虽然不是最佳的口服补液方案,但在没其他选择时仍可使用。不应由于缺乏更好的选择而拒绝使用运动饮料,因为补充水分优先于一切。但在非紧急情况下,它们并不能取代ORT。[20]

WHO和UNICEF在2003年建议将口服补充溶液的渗透浓度从311毫渗透莫耳/升(mOsm/L)降至245毫渗透莫耳/升。[21][22]这些指南于2006年再次更新。建议是基于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降低渗透浓度的溶液比标准口服补充溶液,能减少腹泻儿童约25%的排便量和约30%的静脉注射治疗需求。此外,呕吐的发生率也因此降低。降低渗透浓度溶液中的葡萄糖和氯化钠浓度较原始溶液为低,但钾和柠檬酸盐的浓度则维持不变。[23][14][24][25]
施用方法
ORT的原理是即使患者因腹泻或呕吐而流失水分,肠胃道仍会持续吸收水分。WHO对ORT有明确的适应症、配方和程序规定。[26]
根据WHO/UNICEF的指南,ORT应在腹泻刚出现时就开始进行,以预防脱水。[23][27]婴儿可以用滴管或注射器喂食此种溶液。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每隔一到两分钟可喂食一茶匙的口服液体。年纪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则应频繁地小口饮用,建议在每次拉稀便后补充200–400毫升的溶液。[2]WHO建议两岁以下儿童在每次排便后应补充四分之一到半杯的液体,而年纪较大的儿童则补充半杯到一杯。如果患者呕吐,照护者应等待5–10分钟后再继续给予。[26](Section 4.2)此种溶液可由难民营、诊所或医院中的人道援助人员或医护人员提供。[28]母亲应陪伴在孩子身边,并学习正确的给予方法,这将有助于她们未来在家中也能进行此种疗法。在整个ORT期间,仍应持续进行哺乳。[26]
相关治疗
WHO建议,除进行一般的ORT外,也进行锌的补充(每天10至20毫克),持续十到十四天。如此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并降低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再次发病的可能性。锌的补充剂形式有成人用的硫酸锌溶液,适用于儿童的改良溶液以及锭剂。[29]
在儿童的严重脱水获得矫正且食欲恢复后,补喂能加速肠道功能恢复、减少体重流失,并支持其持续成长。少量多餐最易被身体接受(每三到四小时提供食物)。母亲应继续进行哺乳。[26][12][30]患有水状腹泻的儿童通常在脱水被矫正后食欲就会恢复,而患有血便腹泻的儿童则往往要到疾病痊愈后才会食欲较佳。应鼓励这些儿童尽快恢复正常进食。WHO建议一旦儿童的腹泻获得矫正,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每天给其多吃一餐,若儿童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则应延长补喂时间。[26]
对于有消瘦症形式的营养不良儿童,脱水情况可能会被高估,对于水肿型营养不良的儿童,脱水情况则可能被低估。[31]此外,对这些儿童的照护还必须包含谨慎处理他们的营养不良问题及治疗其他感染。有用的脱水迹象包括:渴望饮水、嗜睡、四肢冰冷潮湿、桡动脉脉搏微弱或消失,以及尿量减少或无尿。在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中,通常无法可靠地分辨是中度还是重度脱水。如果一个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出现重度脱水迹象,但没有水状腹泻病史,应将其视为败血性休克而进行治疗。[26]
最初的ORS配方(钠90微莫尔/升)和目前的标准低渗透浓度ORS(钠75微莫尔/升)对于因腹泻而脱水的严重营养不良儿童来说,两者的钠含量都过高,而钾含量过低。对于这类儿童,建议使用ReSoMal(适用于营养不良的再水合溶液)。ReSoMal的钠含量较低渗透浓度ORS为低(45微莫尔/升),而钾含量较高(40微莫尔/升)。[32]
但有一个例外情况:如果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同时患有严重腹泻,ReSoMal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钠,此时建议使用标准低渗透浓度ORS(钠75微莫尔/升)。[26]
Remove ads
WHO建议,所有因严重营养不良而入院的儿童都应接受广谱抗生素(例如庆大霉素和安比西林)治疗。此外,住院的儿童应每天检查是否有其他特定感染。[26]
如果怀疑是霍乱,应给予对霍乱弧菌敏感的抗生素。此能将因腹泻造成的体液流失减少50%,并将腹泻的持续时间缩短至约48小时。[33]
生理基础
体液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会进入肠道腔内。这种体液与血液等渗透压,并含有高达约142毫克当量/公升的钠。一个健康成人每天会向肠道腔内分泌2,000至3,000毫克的钠。这些钠几乎都会被重新吸收,以维持体内钠水平恒定。在腹泻疾病中,富含钠的肠道分泌物在被重新吸收前就已流失。当体液流失严重时,可能在数小时内导致危及生命的脱水或电解质失衡。治疗的目标是透过ORT或静脉输液来补充流失的钠和水分。[34]
人体对钠的吸收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钠透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以与葡萄糖共同运输的方式,进入肠道上皮组织(肠细胞)。接著,钠通过基底外侧细胞膜,经由钠钾帮浦的主动运输,从肠道上皮组织被泵入细胞外空间。[35][36]

历史
ORT在1980年代初期仅指WHO和UNICEF所规定的配方。由于官方配方并非随时均可取得,这一定义于1988年被修改为包含建议的自制溶液。定义也于同年经过修订,将持续补喂纳为相关疗法。定义于1991年改为"增加给予的补水溶液",在1993年则改为"增加给予的液体和持续补喂"。[28]
疗法演进过程


印度科学家赫门德拉·纳特·查特吉于1953年在《刺胳针》发表使用口服补充溶液治疗轻度霍乱患者的成果。[37]他以葡萄糖-钠电解质溶液治疗186名轻至中度霍乱患者,并成功让所有病患复原。[38]但他的研究缺乏对照组,且未发表任何关于体液或电解质进出平衡的科学依据,因此被视为轶事报告。
美国医界人士罗伯特·艾伦·菲利普斯曾尝试根据其"当葡萄糖存在时,霍乱患者可吸收钠和氯"的发现来开发有效的ORT溶液,但因其溶液渗透浓度过高而失败。
美国生化学家罗伯特·K·克雷恩于1960年初描述钠-葡萄糖协同运输机制。[39]这项发现,加上霍乱患者的肠道黏膜似乎未受损的证据,显示即使在霍乱引发的严重腹泻期间,肠道仍可能持续吸收葡萄糖和钠。在1967年至1968年间,诺伯特·赫希霍恩(美国公共卫生医生)和纳撒尼尔·F·皮尔斯(Nathaniel F. Pierce)证明重度霍乱患者能吸收足够的葡萄糖、盐分和水分以维持身体水分。[40][41]1968年,大卫·纳林(美国病理学家)和理查德·A·卡什(美国全球健康研究者)等人发表的报告显示,给予霍乱成人患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且口服量等于腹泻流失量时,可减少80%的静脉输液治疗需求。[42][38]
在1971年的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期间,霍乱在难民间爆发。当静脉输液供应不足时,印度妇产科医生迪利普·马哈拉纳比斯医生在加尔各答的难民营指导家属与照护者,使用口服补充溶液治疗霍乱患者。有超过3,000名患者接受ORT,其死亡率为3.6%,而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者的死亡率高达30%。[43][44]孟加拉国独立后,一场大规模运动推广盐水用于腹泻治疗。WHO于1980年正式认可ORT,并启动全球推广计画。
诺伯特·赫希霍恩于1970年代在美国阿帕契堡印第安保留地推广ORT。[45][46][47]他观察到当地儿童会自主饮用足够的溶液以恢复体内水分,且尽早补液和恢复进食能保护他们的营养状况。而促使ORT在开发中国家儿童腹泻治疗中的应用增加。
孟加拉国非营利组织BRAC于1980年训练挨家挨户的推广员,教导母亲们在家自制口服补液。他们使用家中现有器具,用"半夸脱"的水,加入一把糖和三指可捏的一撮盐。后来,此法透过电视和广播宣传,口服补液配料包装也应运而生。孟加拉国在三十年后进行全国调查,显示近90%的重度腹泻儿童在家中或医疗机构均接受口服补液。[48]
UNICEF估计全球在2006年到2011年间,约有三分之一的五岁以下腹泻儿童接受口服补液治疗,根据不同地区,比例约在30%至41%之间。[49][50]
ORT是UNICEF名为"GOBI FFF"计画中的主要项目。GOBI FFF代表(成长监测、口服补液疗法、母乳喂养、预防接种、女性教育、家庭生育间隔和食物补充)。该计画的目的为透过经证实的低成本干预措施,提高开发中国家的儿童存活率。[51]
对ORT的表彰与奖项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