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的古代酿酒工业遗址 。该遗址是中国白酒品牌古井贡酒的历史源头与工艺基础,遗址包括明代古井(相传为北魏井[1][2])、宋代古井、明清酿酒遗址和明清窖池群四个单体,其中明清窖池群最早可追溯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目前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古窖池群之一。[3] 2013年5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井贡酒酿造遗址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而发源于此的古井贡酒酿造技艺,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5]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古井贡酒的酿造技艺源远流长。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末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曾将故乡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出产的“九酝春酒”连同其详细酿造工艺《九酝酒法》一同献给汉献帝刘协。北魏时期的农学典籍《齐民要术》收录了《九酝酒法》的全文,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完整记录下来的酿酒方法[6],也是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最早的工艺源头。[7] 2018年,古井贡酒酿造方法《九酝酒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蒸馏酒酿造方法。[2]
唐宋时期,古井贡酒酒厂所在的减店(今古井镇)以生产“减酒”而闻名,当地流传有“涡河鳜鱼黄河鲤,胡芹减酒宴佳宾”的民谚。根据《亳州市志》记录,明朝万历年间,减店一带的酒坊已具规模,数量达到四十余家。[8] 明代时,籍贯为减店的朝廷重臣沈鲤,将家乡的减酒进献给万历皇帝,深得皇帝喜爱,并被钦定为贡品,要求年年进贡,“贡酒”的名称便由此得来。至清朝光绪年间,出身亳州的将领姜桂题再次将此酒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作为见证,古井酒文化博物馆至今仍保存着一件据称为当年慈禧专用的储秀宫制豆青回纹大酒瓮。[9]
当代古井贡酒厂的前身,是当地一家名为“公兴槽坊”的酒坊。其使用的窖池群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正德年间。该窖池群在一次重修时曾出土一块界砖,砖上刻有“明正德十年 东北角界”的字样,表明这批窖池至晚建于公元1515年,拥有超过五百年的持续使用时间。该界砖现保存于古井酒文化博物馆。[10]
1958年,“公兴槽坊”改为减店公社酒厂。1959年初,国家拨款10万元扩建,并将减店酒厂改为省营亳县古井酒厂,在同年将减酒命名为“古井贡酒”。[8] 1996年改制为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11]
遗址构成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包括明代古井、宋代古井、明清酿酒遗址和明清窖池群四个单体。厂区内现存两口古井,宋代古井于1992年在厂区建设中被发现,经文物部门鉴定,是亳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宋代水井;明代古井则发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明清窖池群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至今仍在沿用。1960年,安徽省工业厅组织的专家团队对窖泥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其中富含超过400种有益微生物菌株。明清酿酒遗址是于2009年3月,古井公司在改造窖池展示空间时,在距离窖池约15米处发现了古代酿酒作坊的遗迹和遗物。[12]
当代价值
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及其相关的酿造技艺,是中原地区酿酒活动历史演变的重要实物见证,已成为多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基地。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深刻融入了亳州地区的居民生活、风俗习惯与思想观念,共同构成了当地独特的酒文化及与之相关的养生文化现象。[13]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