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和线

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的古亭至南勢角車站區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和線
Remove ads

中和线,又称南势角线[2][3],为台北捷运营运中的路线,属于高运量系统,为中和新芦线台北市罗斯福路古亭站南势角站,全长5.4公里,共设5站,与同为中和新芦线的新庄线芦洲线直通行驶。

事实速览 中和线 (Zhonghe Line), 概览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概要

选线

中和线版于1975年开始规划。一如其他台北捷运路线,早期曾有多个比较案。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成立后,重新评估此路线,认为拆迁过多,遂调整路线,古亭以南绕过市区大楼。另外,考量站距文化路口及中正路口折衷设置顶溪站,景新街口取消设站,末端因与环状线重叠,故终点改设于台铁中和车站[4]

通车后

Thumb
中和线古亭站-顶溪站段河底隧道通风口(位于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本线于1998年通车时,曾与淡水线新店线的部分路段(中正纪念堂-古亭)直通营运(在新店线全线通车前采“淡水-南势角”方式营运,而在新店线全线通车后改为“北投-南势角”的路线配置);自2012年9月东门站通车后,芦洲线新庄线与中和线衔接直通营运至今,由南势角发车,往回龙、芦洲交替运行。在先前新芦线先行通车期间,由于新芦线与中和线标色同为橘色,成为首宗路线同色、营运区间却两两不相连的案例。在东门站通车前,因本线与新店线直通淡水线营运,故常将本线与淡水线及新店线合并简称为淡新中线

中和线是台北捷运施工难度较高的路线。由于其在中永和段行经之处均为道路狭窄、高楼拥挤、人口密集的路段,又必须跨越河川下方,在台北市部分路段下方又有沼气,也导致该线成为各线中平均每公里(约62.49亿元)造价最高的路线[5]

中和线顶溪至南势角间4站,早期在列车即将离站前的警示音为一小段柔和的音乐,*此乃来自东京地下铁南北线的发车音乐[来源请求],与其他路线车站的制式“哔哔哔”警示音不同。自2015年5月25日起,因应台北捷运声音地景计画,原本的发车音乐被取消,改为与其他车站相同的“哔哔哔”警示音。

本线于东门站通车后开始采用列车入站广播提示,2014年中增加往南势角的广播。

过去营运模式

  • “淡水-南势角”列车:1998年透过新店线通车路段与淡水线直通的营运模式
  • “北投-南势角”列车:1999年因新店线全线通车而调整的营运模式,直到2012年9月30日新庄线东门站通车及橘线全线贯通后为止。
  • “台北车站-南势角”列车:这是“北投-南势角”列车于晚上11时后的变更模式。
  • “辅大-南势角”列车:2012年9月30日东门站通车后,中和线与新芦线直通营运的其中一个模式。2013年6月29日,在新庄机厂尚未完工启用的特殊调度之下通车至回龙站。

历史

列车运行方式

营运时间与班距

  • 营运时间:05:50~01:03
  • 平均班距
    • 平常日(周一至周五)
      • 尖峰时段(07:00~09:00,17:00~19:30):约3分钟。
      • 离峰时段:约4分30秒~5分钟。
      • 23:00以后:约6分钟。
    • 例假日(周六、周日及国定假日)
      • 06:00~23:00:约4分30秒~5分钟。
      • 23:00以后:约6分钟。[6]

车站

Thumb
更多信息 车站编号, 车站名称 ...

纪念章

本线于2015年2月开始采用“车站专属纪念章戳”,各站的纪念章如下[7]

  • 顶溪站:
以杨三郎美术馆、杨三郎先生铜像与豆浆烧饼油条为主题。
  • 永安市场站:
以永安市场、八二三纪念公园与国立台湾图书馆为主题。
  • 景安站:
以圆通寺与弥勒佛宝像为主题。
  • 南势角站:
以烘炉地、土地公像与华新街泼水节为主题。

注解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