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稻江灵安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北稻江灵安社,又名台北灵安社,创建于西元1871年,是台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北管子弟轩社[1][2],拥有多件历史久远的神将,并致力于北管、阵头文化推广。2022年该社保存之“谢、范二将军老祖神将”、“文、武二判官神将”、“霞海城隍老祖”、“西秦王爷大王”被指定为台北市一般古物[3][4];2015年获第19届台北市文化奖[5][6]。
历史
台北稻江灵安社的成员多为当地居民,西元1871年,为了配合台北稻江霞海城隍老爷的祭祀活动,大稻埕地区从商的信徒们集资,赴大陆福建福州聘请匠师恭塑谢、范二将军神将,组成灵安社[2]。台北灵安社同时也是台北五大轩社(灵安社、共乐轩、平乐轩、德乐轩、金海利)之一[7][8]:212,更是稻江八大轩社(灵安社、平乐社、共乐社、新乐社、保安社、双连社、明光乐社、清新乐社)之首[9],参与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夜访出巡活动[7]。
台北稻江灵安社拥有多件历史长久的神将与神像,灵安社的谢必安、范无救二将军是北台湾开光最久的神将,平日供奉于台北霞海城隍庙内[10]。还有台北灵安社霞海城隍老祖,是先民在1821年携带渡海来台祭祀之神尊;西秦王爷为北管福路派供奉之祖师爷,也是灵安社镇殿神像,在清光绪年间从福建恭请来台[11]。2011年台北灵安社神将阵头由台北市政府登录为台北市民俗类文化资产;2022年台北稻江灵安社的“谢、范二将军老祖神将”及“文、武二判官神将”、“霞海城隍老祖”、“西秦王爷大王”被指定为台北市一般古物[3][4]。2023年1月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为台北市传统表演艺术“北管”保存者,台北灵安社是目前全台唯一有神将、北管、古物三者兼具的保存者[12]
Remove ads
技艺传承
台北灵安社也透过多种方式推广北管及神将等阵头文化,在日治时期及台湾光复后皆有录制北管戏曲的唱片,在台湾电视公司开播后也成为第一个于电视台演出北管戏的轩社。并曾协助拍摄2014年上映的《大稻埕》电影,让民众透电影认识大稻埕在地阵头文化[6]。
过往北管戏曲的演出,女性角色照例都由男性演员反串,但1970年代灵安社首度接受女性前来学习子弟戏[13]。
1986年获教育部北管传统音乐类薪传奖[2][14],2015年获第19届台北市文化奖[5][6]。
2021年开始,无馆先生教学,只有挂名北管老师无实质教授,目前由吴总干事基础教学及团练,加入北管团练多时,会要求加入会员,并缴交会费,已由原本免费入会,后续要求收取500元会费,之后再调涨至1000元会费,不缴费视同退会并不得加入团练。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