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萍蓬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萍蓬草(学名:Nuphar shimadae)为睡莲科萍蓬草属的植物,台湾特有种,英文名Yellow Water Lily,中文俗名又叫萍蓬草、黄睡莲、水莲花(台湾话:tsuí-liân-hue)[2]、孤恋花(台湾话:koo-luân-hue)、河骨、台湾川骨或白兰地酒瓶。目前面临濒临绝种的情况。
睡莲科多年生浮叶性水生植物。[3]最早的分类是和睡莲同属于睡莲属(Nymphaea),之后分类到萍蓬草属,是睡莲科中唯一没有热带种类的一个属,也是萍蓬草类分布的最南限。
Remove ads
发现历史
最初为日本植物学者岛田弥市(Y. Shimada)于1915年在新竹县新埔所采获。后来日本植物学者早田文藏(B. Hayata)于1916年在台湾植物图谱(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中发表为新种,为了纪念采集者,便将种名命名为Shimadai。目前最初的模式标本(Isotype)保存在中华民国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植物标本馆中。
特征
台湾萍蓬草的花期是一年四季,花朵有圆形的花梗,具有白色的长柔毛; 花朵的最外围是带绿色或暗红色的萼片,花萼五枚,萼片约1.6公分长,0.8-1.2公分宽;往内一轮是花瓣,花瓣不甚明显,花瓣为线形,约10枚,黄色,约5-6公厘长,1.5-2公厘宽,长相和雄蕊相近; 花瓣的内侧即是雄蕊,约30枚,黄色,花药约3公厘长,花丝约7公厘长,花药明显,和花瓣明显区分开来; 中心的柱头在顶端平展成盘状,6-10裂,有些种类完全合生,红色,柱头下方到子房的部位则会缩小像瓶颈一般,但有些种类则没有。
浮水叶近于圆形,浮水叶,基部有一个V形的缺刻,约10-12公分长,7-10公分宽,下表面具有许多短毛;叶柄横切面呈三角形,在基部有扩大成翼状。
果实为壶形,约2公分长,宽度1.5公分。种子卵形,草绿色,状似绿豆,长约3-4公厘,2公厘宽。
台湾萍蓬草的根茎肥厚,呈圆筒状,地下茎约在水底烂泥下一公尺深横走,直径可以到二公分,老熟的地下茎呈白色,直径约三公分。
分布
台湾萍蓬草分布在台湾中、北部低海拔沼泽或水池中,但因人为的开发建设使其濒临绝种。在台北木栅动物园及宜兰县员山乡的福山植物园可发现台湾萍蓬草。在桃园一带的少数池塘中也能发现。
由于台湾萍蓬草为台湾特有种及其濒临绝种的现况,因而被荒野保护协会选为代表其组织精神的象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