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百合
百合科百合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百合(学名:Lilium formosanum[1])为百合属多年生的被子植物,为台湾特有的百合属植物,因而以“福尔摩沙”作为种名[2],属于四种台湾原生百合之一[注 1];另外有小叶台湾百合(Lilium formosanum var. microphyllum),为其小叶种的变种[注 2][3]。

台湾百合的花冠呈现六角形喇叭状,叶子呈线状披针形排列,茎细长直挺且少有分枝,鳞茎深植于土壤中,单株通常只开2朵或数朵的花朵,有的会开数十朵,少数也有多达百朵,生长高度从10公分到120公分都有。野生开花时间平均为4月到9月,而且随著生长地不同花期也不一样,大至上单朵花瓣可开放7到10天,当一大群百合花花群聚生长可长达1个月[2]。因为适应性强,可生长在差异大的生态环境之特性[3],故在台湾分布极广,南从屏东,北至东北角风景区沿海及各小岛,如兰屿、绿岛,地点从海岸边到海拔3000多公尺的高山上都可发现到它们的踪迹[2],为了适应其各地生长环境,具有多种不同差异的族群生长形态[3]。
近年来在台湾栽培极为盛行百合切花,逐渐成为台湾重要的新兴花卉经济作物之一[3]。因为花型美好且芳香典雅,野生种近几十年在过度摘采之下生长范围锐减,野外多出现在人迹不易到达之处,例如海岸边的悬崖峭壁。近年台湾兴起野生保育的概念,民间以及政府单位都有栽植复育台湾百合的活动[4]。
Remove ads
别名典故
台湾百合通俗别名包括了kavaluan(排湾语)、ungalj(排湾语)、野百合、喇叭花、通江百合、高砂百合、司公钘仔花(台湾话:sai-kong-giang-á-hue)、司公钘(台湾话:sai-kong-giang)[5]、山蒜头(台湾话:suann-suàn-thâu)、叭哈花(台湾客家语四县腔:ba haˇ faˊ)[6]、山石蒜、山蒜瓣、山栈花等等[7]。另外有俗称打碗花(台湾客家语海陆腔:daˊ vonˊ faˋ [8])的名称,典故源于客家长者口耳相传,因为台湾百合生长于水源处附近,摘花会破坏环境生态,就好像打破赖以维生的碗一般[9][注 3]。
台湾原住民之中,鲁凯族将台湾百合视为极为崇高的植物,鲁凯语称之“bariangalay”[10]。据传说曾有一位巴冷公主为了守护族人,将自己嫁给了百步蛇王的化身。台湾百合便是在他们的婚礼举行后出现于湖水旁的圣花[11]。过去在日治时期,台湾百合是只有头目一类地位崇高者才能于特殊场合--女性婚嫁或是男性捕猎到五只以上的山猪之时--方得配戴的花朵。但这样的尊高卑低随著民主开放后,鲁凯族人渐渐将配戴百合的权力开放给全体族人[10][12]。
Remove ads
形态特征
中国植物志中的台湾百合Lilium formosanum[13]
- 鳞茎近球形,高2-3厘米,直径2-4厘米;鳞片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状卵形,白色或带黄色。茎高20-55厘米,有的带紫红色,有的有小乳头状突起。叶散生,条形至窄披针形,长10-12厘米,宽4-7毫米,全缘,两面无毛。花1-2朵,有时3-10朵排成近伞形,有香气,平展,喇叭形,筒部细,向上逐渐扩大,白色,外面带紫红色;花被片先端反卷,长11.5-14.5厘米;外轮花被片倒披针形,宽约2.2厘米;内轮花被片匙形,宽达3厘米,蜜腺槽绿色,无乳头状突起,少有具不明显的乳头状突起;花丝长约10厘米,扁平,近基部有细小突起,花药矩圆形,长约1厘米;子房圆柱形,长约5厘米,粗4毫米;花柱长6.5厘米,无毛,柱头膨大,3裂。蒴果直立,圆柱形,长7-9厘米,宽2厘米。花期据Wilson记载,在低海拔地区每月开花,在2000-3300米地区7-8月开花。
- 产于台湾。生于海拔3500米以下的向阳草坡。
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中的台湾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var. formosanum[14]
- 叶无柄,基部抱茎,线形至披针线形,长7-20 cm,宽4-15 mm。花柄长4-9 cm;花被片长10-15 cm,白色,中肋外面红褐色,内面浅绿色。蒴果长椭圆形,长4-7 cm。
- 全岛海平面至高海拔山野(高山顶除外)开阔处。
生长与开花习性
台湾百合为种子盛产种,种子繁殖属于暖温型。其果实平均种子数量大约为1500-1900粒。生长于高海拔地带2000公尺所采得的族群,其发芽适应温度范围约为4-25℃之间,若在恒温箱保持于9-20℃内培养,于2-4周内可取得到超过95%发芽率。生长于低海拔200公尺的族群种,其发芽温度范围约为14-22℃较窄,在较高温度时,则需要光线以促进发芽速率,于3-4周完成发芽[3]。
生长周期可分为簇生期、抽茎期、露蕾期及开花期。长时间日照处理亦可促进茎上叶展开速率、节间伸长、提早露蕾及开花。在种子发芽后,会逐渐形成大量簇生叶,紧密附著生于地下短缩的茎盘上,簇生叶之叶鞘部位会形成肥大的鳞片状,此为簇生期。簇生的幼苗缩茎之茎顶伸长之后,会逐渐生长为地上茎,此时为抽茎期[3]。
促成抽茎期与是否采用低温处理有关,若以5℃低温处理3-4周左右,则可有效促进形成花芽以及抽茎。若生长于日夜温度25-20℃时,抽茎、露蕾及开花三个阶段,分别需要4-5周左右,因此大约只需l2周即可开花。若苗期生长于高温25-20℃的植株,其生长势较低温20-15℃时,会具较多的簇生叶,总叶面积亦较高,其地下鳞茎及花朵数亦多[3]。
与其他百合比较,台湾百合实生苗栽培具早熟性,亦适用于如低温、长日照处理等的促成栽培措施来调节花期[3]。
Remove ads
用途
经济用途为切花或园艺用,亦可作为食用,生食或煮食均可。药用功能和其他百合花相近,取其鳞茎,地下鳞茎球形成瓣状,略带苦味,但具清香,可以益阴、安神、敛嗽等。早年在野外仍相当茂盛的时候,亦是取代药用百合的来源[15]。
衍生意涵
因于台湾百合有如下特点,衍生出各项代表意涵:
相关事件
相关条目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报导:台湾百合花海龟山岛迎风绽放
注释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衍生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