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史密斯 (专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史密斯 (专辑)
Remove ads

史密斯》(英语:The Smiths)是英国摇滚乐队史密斯的首张录音室专辑,于1984年2月20日由Rough Trade唱片英语Rough Trade Records发行。这张专辑最初与制作人特洛伊·泰特英语Troy Tate录制,但最终因结果不佳而被搁置,转而由约翰·波特英语John Porter (musician, born 1947)重新制作。录音工作在1983年9月间断地在伦敦、曼彻斯特和斯托克波特进行,期间乐队正在全国巡演。

事实速览 史密斯 The Smiths, 史密斯乐团的录音室专辑 ...

这张专辑将强尼·马尔清脆的吉他演奏与莫里西的文学化而忧郁的歌词相结合。歌曲探讨了暗恋、孤独、身份认同和社会疏离等主题。其中几首曲目,如《绕着喷泉打转英语Reel Around the Fountain》和《受难的小孩英语Suffer Little Children》,因其争议性歌词而引起媒体关注。

当时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些评论家称赞其创作,而另一些则批评其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回顾性评价将《史密斯》视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张专辑,并广泛认为是19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专辑之一。这张专辑在英国取得了商业成功,登上英国专辑排行榜第二位,并在榜单上停留了33周。

Remove ads

背景

1982年5月,强尼·马尔拜访了莫里西斯特雷特福德的住所,邀请他共组乐队。两人于1978年在曼彻斯特[1] 的一场帕蒂·史密斯音乐会上首次相识,因对文学和音乐的共同兴趣而建立了联系。[2]经过协商,他们开始在马尔的阁楼里共同创作歌曲,最初的草稿包括《晃摇篮的手》(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le)和《受难的小孩英语Suffer Little Children》等作品。[2]

1982年底时,莫里西已经选定了乐队名称“史密斯”。他解释说这是“最普通的名字”,反映了他认为是时候让“普通人”(“ordinary folk”)被看到的信念。[2]乐队于1982年8月录制了他们的第一张小样,并于当年10月在曼彻斯特的Ritz英语The Ritz (Manchester)首次登台亮相。[3]1983年初,史密斯乐队在乔尔顿-哈迪英语Chorlton-cum-Hardy的Drone录音室录制了第二张样带。[2]虽然EMI拒绝了这张录音带,但乐队坚持不懈,在经理乔·莫斯(Joe Moss)提供的处所排练,并在当地的演出中首次亮相新作品。[2]

Remove ads

录音和制作

在签约独立唱片公司 Rough Trade后,史密斯乐队于1983年中开始准备录制他们的首张专辑。由于Rough Trade负责人杰夫·特拉维斯英语Geoff Travis的建议,乐队选择了特洛伊·泰特英语Troy Tate(前泪滴爆炸英语the Teardrop Explodes吉他手)作为在伦敦沃平的象牙象工作室的制作人。[4]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乐队录制了十四首歌曲。[5]在他的自传中,马尔称赞制作人特洛伊·泰特致力于捕捉乐队的现场能量。然而,伦敦的热浪使得录音过程更加困难。史密斯乐队在象牙象的一间炎热的地下室录音室录音,据马尔说,炎热不仅令人不适,还使得他们的乐器难以保持调音状态。[6]

在1923年8月一场大卫·詹森英语David Jensen主持的BBC演奏会中,史密斯乐队遇到了制作人约翰·波特英语John Porter (musician, born 1947),他正在其中一个录音室工作。特拉维斯对乐队与特洛伊·泰特的录音会持保留态度,事先给波特提供了一盘录音带,希望他能对其进行混音。波特告诉特拉维斯,这些录音“走音且不合拍”。波特认为泰特的录音会无法挽救,主动提出重新录制专辑。尽管在一周前,莫里西在媒体上称赞与泰特的合作“我们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结果会显现出来”,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波特的提议(特拉维斯也同意),而马尔则犹豫不决。[5]马尔后来回忆起,当乐队审视完成的录音时,莫里西感到不满,其他成员也有一些保留意见。马尔承认这些混音听起来制作不足,不适合作为他们的首张专辑,尽管他认为这些录音仍然捕捉到了乐队当时的真实声音。他不确定为什么专辑会完全被搁置,而不是简单地重新混音,但选择不对这一决定提出异议。[7]

史密斯乐队于1983年9月开始与波特合作。由于巡演的承诺,乐队不得不以零散的方式进行录制。马尔后来回忆说:“与约翰合作立刻让我们看到了成果……他和我建立了音乐和个人关系,这种关系令人振奋……他不仅培养了我,还培养了整个乐队。”录音工作在伦敦的矩阵录音室(Matrix Studios)开始,大部分工作是在曼彻斯特郊外的冥王星录音室(Pluto Studios)进行的一周内完成的。最后一次叠录英语Overdubbing录制于11月在伦敦的伊登录音室英语Eden Studios (recording facility)进行。[8]在下个月听完专辑的最终混音后,莫里西告诉波特和特拉维斯,专辑“还不够好”。然而,这位歌手表示,由于专辑的成本达到6000英镑,“(他们说)专辑必须发行了,没有回头路可走”。[9]

Remove ads

音乐风格与歌词

音乐评论家们将《史密斯》归类为另类摇滚[10] 独立摇滚[11]后庞克[12] 专辑。马克·林多尔斯(Mark Lindores)描述歌词为“令人不安”,强调其主题范围从暗恋和性困惑到同性恋[13]同样,加里·马尔霍兰英语Garry Mulholland写道,专辑涉及诸如虐待儿童等困难主题。[14]道格拉斯·沃尔克英语Douglas Wolk将专辑的美学描述为“阴郁、性坦率和情境模糊”,认为莫里西在专辑中的大部分歌词都暗示了成年人和儿童之间“可怕”的行为。[15]音乐评论家斯蒂芬·托马斯·厄尔瓦恩英语Stephen Thomas ErlewineAllMusic上将他们的歌曲描述为“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在流行音乐中发展出一种新的独特声音”。[16]地下丝绒丑角合唱团等乐队对史密斯乐队影响尤深。[17]开场曲《绕着喷泉打转英语Reel Around the Fountain》是一首近六分钟的作品,源自莫里西对早期形成性性经历的反思,似乎是与一位年长伴侣的经历。歌曲以他克制的低音区人声为支撑,为专辑定下了忧郁的基调。[18]你已获得一切英语You've Got Everything Now》为专辑引入了更快的节奏,将生动的编排与莫里西对竞争对手的尖锐表达相结合。其歌词表达了对自己生活方向的遗憾,尽管他仍然坚持一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优越感。[18]

《可悲的谎言》(Miserable Lie)以一种克制的、受后朋克启发的引子开始,随后节奏突然加快,重新焕发出强烈的活力。这种结构变化为莫里西在专辑中最不受约束的演唱之一打开了空间,他在歌曲中升入了不稳定的假声[18]《漂亮女孩造就坟墓》(Pretty Girls Make Graves)的编曲以安迪·鲁尔克英语Andy Rourke的贝斯线和马尔的吉他为中心。歌词中,莫里西回忆了一次与一位自信且充满性魅力的女性的经历,这让他感到不安,最终导致被拒绝。[18]《晃摇篮的手》体现了专辑倾向于放弃传统副歌,转而采用绵长的叙事性歌词。马尔闪亮的吉他伴随着莫里西平静的演唱,尽管歌词暗示了更黑暗、可能带有暴力色彩的主题。[18]病态依旧英语Still Ill》由稳定的中速节奏驱动,[18]提及对过去的怀念。[19]歌词探讨了身份、自治和社会期望等主题,莫里西提及了对身体和精神控制的问题,呼应人们对英国性观念的担忧,尤其是在法律变动之后。[18]

亲密无间英语Hand in Glove》早前在1983年5月作为史密斯乐队的首支单曲发行,其黑暗、氛围浓厚的配器和情感强烈的演唱标志着乐队的风格。马尔闪烁的吉他线条和安迪·鲁尔克细腻的贝斯工作相结合,营造出一种令人难忘的新浪潮音乐氛围。莫里西的歌词充满了浪漫的绝望和宿命论,既表达了渴望,也传达了失去的必然性。[18]有何不同?英语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采用了更传统的摇滚结构,具有强劲的节奏和突出的吉他钩子。其充满活力的编排与专辑中更多忧郁的基调形成对比,莫里西充满激情的演唱,尤其是在高亢的结尾部分,为歌曲增添了独特的戏剧性。[18]《我不欠你什么》(I Don't Owe You Anything)通过缓慢的节奏和低调的情感基调放慢了节奏。歌词围绕拒绝和情感疏离展开,莫里西反思了单方面的感情以及被取代的必然性。[18]

受难的小孩英语Suffer Little Children》体现了荒原谋杀案英语Moors murders,案件涉及1965年时五名儿童被性侵和谋杀,地点靠近莫里西在曼彻斯特的家。[18]专辑发行时,这首歌的主题引发了争议,一些零售商将其下架。事后,莫里西与受害者莱斯利·安·道尼(Lesley Ann Downey)之母安·韦斯特(Ann West)建立了联系,使她相信这首歌是出于真诚和尊重的意图而创作的。[20]这迷人的男子英语This Charming Man》的歌词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位男主角在偏远的山丘上刺破自行车轮胎。一位穿着考究、驾驶豪华汽车的陌生人提供搭便车。尽管最初犹豫不决,主角最终还是接受了。在驾驶过程中,两人调情,但主角因自我意识而挣扎,哀叹道:“我今晚本想出去,但我没有一件衣服可穿”。司机宽慰他说:“一个如此英俊的人还要担心这个真是太可怕了”。[21]

美术设计及发行

Thumb
《史密斯》专辑封面所用原图

专辑于1984年2月20日发行。[22]其时,莫里西称《史密斯》是“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路标”,并期待“最高的批评赞誉”。专辑大多获得了好评,取得了较高的排行榜位置,但被简单头脑英语Simple Minds的《雨中闪光英语Sparkle in the Rain》阻拦登顶。[23]单曲《有何不同?英语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于1984年1月16日剪短后发行,登上了英国单曲排行榜第12位。[24]《这迷人的男子》作为第六首曲目被收录在所有Sire唱片发行的美国版专辑中(LP、CD和磁带),以及Rough Trade的英国版磁带中。[25]在Rough Trade于1989年破产后,华纳音乐集团购买了史密斯乐队的版权。[26]1992年,WEA重新发行了乐队的作品,此后所有版本的《史密斯》都包含了《这迷人的男子》。[27]

《史密斯》的封套由莫里西设计,封面图片选自保罗·莫里西英语Paul Morrissey1968年电影《英语Flesh (1968 film)》中一张美国演员乔·达历山德罗英语Joe Dallesandro的裁剪剧照。[28][29]莫里西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84年6月10日,由大伦敦议会在伦敦朱比利花园英语Jubilee Gardens, Lambeth组织的“就业,为了改变英语Jobs for a Change”户外音乐会上。[30]葛莱美奖在专辑发行40周年时写道:“尽管题材如此,《史密斯》的封面并不张扬明星气质;它看起来像是从一本发霉的杂志中撕下来的。这与音乐完全一致——有时闪亮,有时阴暗,某些地方似乎反制作。这种氛围从一开始就是重点——因此他们的乐队名称”。[31]

专辑以首周第二位的成绩进入英国专辑排行榜并在榜33周,[32]并在英国独立单曲和专辑榜上登顶,[33]在史密斯确立其在1980年代英国音乐场景中的地位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专辑在国际上也表现良好,欧洲百大专辑榜上最高排名第45位,[34]并在榜单上停留了21周。[35]在首轮进榜后,专辑于9月重新进入欧洲榜单,额外停留了三周。[36]

Remove ads

评价

同期评价

更多信息 评论得分, 来源 ...

《史密斯》的早期评论褒贬参杂。《新音乐快递》评论员唐·沃森(Don Watson)聚焦于乐队的主唱,写道:“莫里西最擅长捕捉的是一种绝望的概念,这种绝望完美地反映在他同伴们平淡无奇的声音中,是对朋克理想的死亡,而(他)已经足够年长,足以曾亲身经历”。[39]高保真英语High Fidelity (magazine)》评论员韦恩·金(Wayne King)对这张唱片几乎没有好评。他写道:“忘掉音乐吧,这是一种稀释版的R.E.M.回声与兔人风格的叮当作响的‘新迷幻’吉他、贝斯和鼓”。[40]相反,《Creem英语Creem》杂志的戴夫·迪马蒂诺(Dave DiMartino)称《史密斯》为“一件令人惊叹的音乐作品”,并评论说“他们唱的是其他乐队从未唱过的东西,而且唱得很好。”他说:“我多年来还没有对一张专辑如此着迷”,并总结道:“美与丑、健康与疾病,所有这些都是史密斯乐队不试图定义的毫无意义的术语,他们选择只是刺探这些差异”。[41]

科特·洛德英语Kurt Loder为《滚石》撰文,称赞《史密斯》“出人意料地温暖和有趣”,坚持认为“这张唱片值得仔细聆听”,并指出莫里西对异性恋拒绝和同性恋孤立的痛苦回忆。他写道,专辑的歌曲“节奏如此诱人,以至于坚持聆听的人很可能会在几乎没有警告的情况下被征服”。[37]罗伯特·克里斯特高为《村声》撰文,给出了B−的评分,并指出莫里西“对时间和音高代码的略微扭曲关系至少与马尔备受赞誉的真正吉他一样编码了他微弱的旋律”。他认为莫里西由于其“略微不扭曲的对短暂性的关系”而成为“一个即时的邪典英雄”,将他的吸引力比作“詹姆士·泰勒效应”,其中“过度敏感被视为一种精神成就,而不是一种疾病”。[38]

年终列表上,《史密斯》被《旋律制造者英语Melody Maker》评为1984年第二佳专辑,[42]面孔英语The Face (magazine)》评为第八,[43]新音乐快递》评为第九,[44]并在Pazz & Jop英语Pazz & Jop评论家投票中排名第22。[45]

Remove ads

遗产

更多信息 评论得分, 来源 ...

随着时间推移,《史密斯》在媒体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尽管其遗产的确立花费了好几年时间。1987年8月乐队解散的消息传出时,《新音乐速递》写手丹尼·凯利英语Danny Kelly (journalist)仍然不为所动,对他们的首张专辑进行了负面重新评估。到1989年,人们对这张唱片的看法终于开始转变。[39]

AllMusic斯蒂芬·托马斯·厄尔瓦恩英语Stephen Thomas Erlewine给专辑打了五颗星,称这张专辑是在合成器流行和后朋克主导的时代中“令人振奋的新纪元的开始”。他指出,史密斯乐队的声音与传统的英国吉他流行并没有根本性的不同,但却是“对这一形式的惊人颠覆”,马尔的“富有创意的词曲创作”和莫里西“独特的讽刺、机智和博学”的歌词使其与众不同。[16]达里尔·伊斯利(Daryl Easlea)为BBC音乐英语BBC Music撰文,称《史密斯》是“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意图声明”,并指出它“以一种类似于两十年前披头士乐队的方式定义了英国北部的流行音乐”。伊斯利补充说,这张专辑“完全抽离于时代,而定义了时代”,并将专辑归功于为独立音乐绘制了“一个新阶段”。[51]来自《后果》的利比·卡德莫(Libby Cudmore)写道,“即使是莫里西后来的罪行也无法玷污听众对这张唱片的纯粹热爱”。[20]

独立报》指出,乐队对其首张专辑的挫败感在1984年晚些时候《满帽空虚英语Hatful of Hollow》的发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张精选集汇集了早期的BBC现场录音,这些录音录制得很快,与专辑形成对比,更好地捕捉了他们声音的即时性和原始能量。[52]商业报纸《早间城市英语City A.M.》将《史密斯》描述为“一张奇怪、不完美的专辑”,指出其略显贫乏的制作和不均匀的节奏。然而,它也赞扬了专辑的亮点,指出第二面开头的三首曲目——《病态依旧》、《亲密无间》和《有何不同?》——“定义了乐队”,即使乐队在随后的几年中会超越这些早期的高峰。[53]偏锋杂志》质疑了《史密斯》的曲目排序,特别是为什么充满活力且令人难忘的单曲《有何不同?》明明在一个月前发行,却被安排在专辑的后面。该刊还认为,《这迷人的男子》应该从一开始就成为专辑的一部分,称其为1983年最好的单曲之一。[54]

Remove ads

荣誉

音乐评论家加里·马尔霍兰(Garry Mulholland)在其著作《音乐之恐惧》(Fear of Music)中将《史密斯》列为自1976年以来261张最伟大专辑之一。尽管他指出了专辑制作的平淡和阴郁,但他赞扬了专辑唤起了一种独特的“歌中的曼彻斯特”,这与伊恩·柯蒂斯马克·E·史密斯英语Mark E. Smith的作品截然不同。马尔霍兰强调,这张专辑挑战了1980年代中期的流行音乐惯例——无论是选择乔·达历山德罗作为封面,还是马尔克制的叮当作响的吉他演奏,或者更显著的是莫里西对性的戏剧性厌恶,他将其称为对浪漫和纯真的解构。[14]

偏锋杂志》将专辑列为“1980年代最佳专辑”榜单中的第51位,称“一个愤世嫉俗、性压抑的奥斯卡·王尔德门徒,他热爱朋克但唱腔像个失灵的弗兰克·辛纳屈,却与一位才华横溢、创意无限的吉他手合作,这位吉他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有时很难听出来,他们组成了80年代最伟大的词曲搭档之一”。[55]PopMatters》将专辑列入其“1980年代12张必听另类摇滚专辑”名单,称:“莫里西的职业生涯在《史密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马尔的细腻吉他弹奏和约翰·波特的简洁制作使这些歌曲更加深刻”。[10]

1989年,《滚石》杂志将这张专辑评为1980年代100张最伟大专辑中的第22位。[56]2003年,该专辑在该杂志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0张专辑”榜单中排名第481位。[57]该杂志在2012年更新的榜单中将其排名提升至第473位,称其为“莫里西忧郁机智和马尔吉他叮当作响的展示”。[58]该专辑在《滚石》杂志评选的“史上100张最佳首张专辑”中排名第51位。[59]它在《卫报》评选的英国百大专辑榜中排名第21位。[60]

Remove ads

曲目列表

所有曲目均由莫里西作词,强尼·马尔作曲。 [61]

更多信息 第一面, 曲序 ...
更多信息 第二面, 曲序 ...
更多信息 美版黑胶/磁带和英版磁带, 曲序 ...

制作名单

署名来自专辑封套。[61]

Remove ads

排行榜

更多信息 榜单(1984年), 最高位置 ...

认证

更多信息 地区, 认证 ...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