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姆·克劳法

美国种族隔离法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姆·克勞法
Remove ads

吉姆·克劳法(英语:Jim Crow laws)是美国南部以及边境各州于1876年至1965年间实施的一系列种族隔离法规。这些法律主要针对非洲裔美国人有色人种,核心在于透过法律手段强制公共设施依种族分离使用,并以“隔离但平等”的名目使这种制度在法律上获得正当性。名义上黑人与白人可享有同等设施,实际上黑人所获得的资源往往较差,长久以来造成其在经济、教育及社会上较为弱势的地位。

Thumb
早期《蹦跳的吉姆·克劳》音乐封面(约1832年)
Thumb
1943年乔治亚州罗马的“有色人种等候室”招牌

吉姆·克劳法可追溯至美国重建时期结束后。重建初期的联邦政府法律尚可为南方新获自由的黑人提供一定程度的民权保障;然而随著联邦军撤出,南方白人重新掌控地方政府、立法机构与法院,并以“救赎者英语Redeemers”自居,推行一系列恢复白人主导地位的法案。[1] 这些法律又在反黑人组织白百合运动英语Lily-white movement的煽动下进一步强化,不仅剥夺了黑人在重建时期取得的政治与经济权利,还在教育、交通、医疗与公共设施等层面全面实施隔离。[2]

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普莱西诉弗格森案”中裁定“隔离但平等”原则合宪,使吉姆·克劳法获得司法背书。自此南方各州普遍立法要求所有公共设施依种族分离使用,包括学校、餐厅、交通工具、剧院与公园等。虽名义上“平等”,但事实上有色人种使用的设施不仅资金匮乏、环境恶劣,甚至付之阙如,沦为二等公民[3][4][5] 例如1930年代的匹兹堡,白人会将非裔民众从公用泳池中赶出,除非他们能出示健康证明;到了1950年代洛杉矶,一些地区甚至规定墨西哥裔美国人仅能在特定“墨西哥日”游泳,之后泳池会排水清洁再开放给白人使用。[6]

1909年成立的,由非裔组成的民权组织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开始以诉讼和社会运动挑战“隔离但平等”原则。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于“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一致裁定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违宪,推翻了“普莱西案”的先例。[7][8][9] 此后,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领导的沃伦法院在多起案件中持续削弱吉姆·克劳法,包括于1964年的“亚特兰大之心汽车旅馆诉美国案英语Heart of Atlanta Motel, Inc. v. United States”的判决确认联邦政府有权禁止公共设施的种族歧视。[10]

不久后,美国国会通过《1964年民权法案》与《1965年投票权法案》,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与投票歧视。至此,吉姆·克劳法在法律层面上正式被废除。[11] 1967年,美国最高法院于“洛文诉维吉尼亚州案”中又裁定禁止异族通婚的法律违宪,终结了美国所有基于种族的婚姻法律限制。

Remove ads

词源

早在1892年,“吉姆·克劳法”此一名词就出现在《纽约时报》关于南方投票法案的报道上。[12][13]短语“吉姆·克劳”的出处常常被认为是来自1832年一套讽刺安德鲁·杰克逊民粹主义政策的音乐剧《蹦跳的吉姆·克劳》,当中黑人主角吉姆·克劳由白人托马斯·D·赖斯变装饰演,因此六年后“吉姆·克劳”开始成为“黑人”的代名词。十九世纪南方立法机构针对黑人颁布种族隔离法案时亦因此被称为吉姆·克劳法。[12]

法案之初

总结
视角
Thumb
自由人在新奥尔良投票,1867

1865年1月,南北战争已至尾声,美国国会著手修改宪法以废除奴隶制度,并于同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14] 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重建时期(1865年至1877年),联邦政府在南部地区颁布了保障自由民(原为奴隶的非裔美国人)和少数战前即为自由身的黑人公民权法律。但到了1870年代联邦军陆续撤出后,南方民主党便联合三K党白人联盟红衫军等暴力白人武装组织以攻击共和党官员、驱逐他们出城与私刑黑人选民等方式打压黑人投票,并逐渐重掌在南方各州议会的权力。[15][16] 选举舞弊变得十分普遍,如北卡罗来纳州沿海地区发生了威尔明顿大屠杀,合法选出的共和党官员被暴力推翻;路易斯安那州历年州长选举亦争议不断,尤其是自1868年后选举暴力与对黑人的攻击日益严重。[17]

1877年,联邦政府为了取得南方民主党人承认1876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同意撤回驻扎于南方的最后一批联邦军队,史称1877年妥协。此后,民主党正式夺回所有南方州的政权。[18] 这些被称为“救赎者”(Redeemers)的白人政府陆续制定吉姆·克劳法,试图以制度化手段恢复白人至上,利用威权主义彻底剥夺黑人在重建时期短暂获得的政治与公民权。[19]

1880年代初期,黑人仍能在部分黑人占多数的地区当选地方官职,但在州级与全国选举中的投票权则逐渐被压制。各州相继制定更严格的选民登记法与选举规定,使黑人与贫困白人的政治参与度大幅下降。[20][21] 1890年至1910年间,十一个前邦联州中就有十个州(由密西西比州带头)陆续修改州宪法或增修条款,透过人头税、识字测验、理解测验与居住登记等方式,剥夺了绝大多数黑人民众与数万名贫穷白人的投票权,[20][21] 并利用“祖父条款”暂时豁免部分不识字的白人投票,进而将黑人排除在外。

这一系列限制使南方的投票率急遽下降。1900年路易斯安那州黑人人口占多数,但黑人选民仅剩5320人;到1910年时,登记人数更降至仅730人,不及合格黑人男性的0.5%。在全州60个堂区中,有27个已无任何黑人选民,另9个仅剩一人。[22] 在北卡罗来纳州,1896年至1904年间黑人民众几乎被全面剔除选民名册,原本兴盛的黑人中产阶级也因此停滞。当地白人至上者只花了十年就几乎抹除了该州黑人中产阶级的形象。[22] 阿拉巴马州曾保证贫困白人不受影响,仍有数万人同样被剥夺投票权。[23]

失去投票权者也无法担任陪审员或竞选公职,政治上形同被消失。他们无法影响州议会,利益也被忽视。教育方面,重建时期虽首次在多数南方州设立了公立学校,但黑人学校的经费始终远低于白人学校。在战后棉花价格下跌、南方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紧凑的教育经费也优先供以白人。[24] 与学校类似,很多地区也因为经费不足导致根本没有供黑人使用的图书馆,即便有也多是使用白人捐赠的二手书。[4][25] 综观整个吉姆·克劳时代,这类黑人图书馆都十分稀少,且在20世纪前多半只是学校的附属图书室。公共图书馆几乎都是由中产阶级人士自主发起,并得到卡内基基金会英语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的配对资助而建立的,而非使用公家经费。[26] 南方地区直到20世纪初才陆续出现专门的黑人图书馆。[27]

一些名义上为改革选举制度的进步法案反而加剧了对文盲与贫民的压制。例如南卡罗来纳州的“八箱法”(Eight Box Law)要求选民将选票投入正确的箱子,文盲者稍有失误便丧失投票资格。[28] 到了进步时代(1890至1920年),种族隔离已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成为社会常态。即使法律未明文禁止黑人参与运动或休闲活动,社会惯例仍使他们被实质隔离。[12]

在这种背景下,1912年美国总统选举对非裔美国人极为不利。[29] 当时大部分黑人仍居于南方,早已被剥夺投票权而无法参与选举。虽然人头税与识字测验表面上适用于所有贫困或不识字者,但条文中的后门(祖父条款)使白人得以豁免。例如奥克拉荷马州规定,凡在1866年前具有投票资格者或其后代,可免于识字测验;而在那一年之前有投票权者仅限白人,因此实际上只针对黑人实施限制。[30]

1912的总统选举最后由伍德罗·威尔逊赢得大位。威尔逊虽是来自新泽西州的民主党人代表,却是在南方出生长大,是南北战争后首位南方出身的总统。他当选后便任命多位南方人进入内阁,其中一些人立即要求在联邦机构推行职场隔离,挑战华盛顿特区及联邦机构自内战后便已实施种族融合政策。1913年,美国财政部长威廉·吉布斯·麦卡杜甚至公开表示反对白人女性与黑人女性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我相信这对白人女性来说很难接受。为什么她们不能只与白人女性同事共事?”[31]

威尔逊政府最终仍在联邦办公机构中推行种族隔离,无视北方与中西部的黑人领袖与进步派团体多方抗议。[32] 威尔逊坚信隔离符合黑人与白人双方的“最佳利益”,因此任用多位主张隔离的南方政治人物。[33] 在1913年举行的盖茨堡之役联谊会上,威尔逊于7月4日发表演说纪念林肯宣示“人人生而平等”五十周年,他说:

我们的联合如今如此完整、珍贵且无可质疑,一个又一个州加入我们这个自由人大家庭![34]

华盛顿蜜蜂报英语Washington Bee》则反问并质疑:这场大会究竟是为了纪念“终结奴隶制”的人,还是为了那些“曾为维持奴隶制而战,并如今以各种欺瞒手段否定解放成果”的人?[34] 历史学者大卫·W·布莱特后来指出,这场表面上的“和平庆典”实际上是“吉姆·克劳式的重聚”;白人至上主义才是典礼背后无声的主宰。[34]

在1910至1920年代间的德州,多个城镇通过住宅区隔离法并强制规定饮水机与洗手间依人种分设。[34] 排斥黑人的行动同样受到共和党内白百合运动英语Lily-white movement支持。[35]

Remove ads

历史发展

早期反抗

Thumb
北卡罗来纳州德罕的有色人种候车室,摄于1940年

19世纪后期时即有挑战吉姆·克劳法的立法尝试。联邦议员查尔斯·索姆奈班杰明·巴特勒英语Benjamin Butler曾提出《1875年民权法案英语Civil Rights Act of 1875》,内容规定无论种族、肤色或是否曾为奴,所有人都应在旅馆、公共交通、剧院及其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中受到同等待遇,[36] 不过这项法案在实际执行上形同虚设。1883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该法部分违宪,认为国会无权干涉私人或企业的行为。由于白人组成的南方民主党在国会中组成稳固的投票势力,借由以代表州份全体人口而取得大量议席数(即使其中数十万黑人已被剥夺投票权),导致美国国会直到1957年前都无法再次通过新的民权法案。[37]

1887年,非裔牧师威廉·亨利·赫德英语William Henry Heard州际商务委员会控告佐治亚铁路与银行公司,指该公司在列车上依肤色区分乘客属歧视行为,但公司成功利用隔离但平等等推托之词上诉成功。[38]

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通过法律要求铁路乘客依肤色分设车厢,需区分为“白人”、“黑人”与“有色人种”(即欧非混血者)。旧法早已明确规范黑人不得与白人同乘车厢,但新法通过前有色人仍可与白人同坐。新法通过后,新奥尔良的黑人、有色人与白人市民组成一个协会企图推翻这项法律。协会并推举肤色较白、血统中仅有八分之一为“黑人”成分的有色人荷马·普莱西英语Homer Plessy以此案作为测试。[39]

1892年,普莱西购买从新奥尔良出发的东路易斯安那铁路头等舱车票。登车后,他主动告知列车长自己的血统并坐进白人专用车厢。普莱西随后被列车长要求前往“有色人车厢”,并在拒绝后被立即逮捕。新奥尔良的市民委员会协助普莱西一路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即“普莱西诉弗格森案”。1896年,最高法院裁定“隔离但平等”合宪并判决普莱西败诉。这项判决使得美国对黑人与有色人的合法歧视又持续了58年。[39]

1908年,时由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否决在华盛顿特区引入种族隔离电车的提案。[40]

Remove ads

种族主义和辩护

Thumb
一幅“白人”和“吉姆·克劳”铁路车厢的漫画,由约翰·T·麦卡琴英语John T. McCutcheon绘于1904年,讽刺“隔离但平等”使得非白人只能使用低劣的设施和待遇。[41]
Thumb
位于俄亥俄兰开斯特酒店的隔离标示,摄于1938年

在奴隶制度结束后,南方白人开始面临如何管理自由劳工的问题,同时对象征南方邦联战败的非裔美国人心怀怨恨。许多南方白人在白人优越主义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原有地位,开始威胁那些行使新权利的黑人,[42] 并利用手中权力,透过立法在公共空间与机构中实施隔离以重新建立对黑人的社会支配。

南方社会系统性排除黑人的其中一个理由是宣称在“自保”。二十世纪初有学者主张若允许黑人进入白人学校,久而久之白人就会面临敌意与偏见,进而产生“病态的种族意识”。[43] 这种说法将反黑人情绪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早在奴隶制度转化为种族阶级制度前,这种偏见就已深植于南方社会。

当时的白人优越理论以“种族科学”(一种伪科学)与对黑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如大黑鹿英语Black Buck刻板印象)作为支撑。从住宅分区到禁止黑人与白人下棋等种种社会隔离规定,都被辩解为“防止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发生关系”。[44]

Remove ads

二战及战后

Thumb
为“有色人种”开办的台球厅,田纳西州孟菲斯,摄于1939年

1944 年,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弗兰克·墨菲在《是松诉合众国案》判决书中,首度将“种族主义”一词引入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律辞典。[45] 墨菲在不同意见书中指出,最高法院支持二战期间强制日裔美国人迁移的裁决,实则沦陷于“种族主义的丑恶深渊”。此乃最高法院判决书首度使用“种族主义”一词(墨菲当日另于《史迪尔诉路易斯维尔暨纳什维尔铁路公司案英语Steele v. Louisville & Nashville Railway Co.》的协同意见书中两度使用该词)。[46] 墨菲在五份独立意见书中使用此词,但其离任后,该词在最高法院意见书中沉寂二十载。直至1967年的里程碑判决《洛文诉弗吉尼亚州案》才再度出现。

Thumb
布朗案前的美国教育隔离现象。所有南方州份或拥有悠久奴隶制历史的州份(红色标示区),均以法律形式在全州范围实施学校隔离政策。

在1930至1940年代期间,反对种族隔离的抵制行动与示威游行层出不穷。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自二十世纪初便持续参与系列诉讼,致力对抗南方各州剥夺黑人选民权利的法律。部分早期示威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并强化了政治行动力,尤其在二战后时期,曾为美国及全球自由奋战的黑人退伍军人对社会压迫深感不耐。例如1947年匹兹堡城市联盟的K·勒罗伊·艾维斯英语K. Leroy Irvis便领导示威抗议市内百货公司的就业歧视,此举也开启了他往后的政治生涯。[4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色人种深信凭借军旅服务与牺牲奉献,早已充分赢得被视为完整美国公民的权利。民权运动因多起事件而被激发,其中包括1946年二战退伍军人艾萨克·伍德德英语Isaac Woodard身著美军制服时遭警方殴打致盲的事件。1948年,哈里·S·杜鲁门总统颁布第9981例行政命令,终结军队中的种族歧视。[48] 同年,退伍军人西拉斯·赫伯特·亨特英语Silas Herbert Hunt入读阿肯色大学,成为自美国重建时期以来第一位进入南方白人大学的非裔美国学生。此举实质上开启了美国南方在教育领域的种族隔离废除进程。[49]

随著民权运动势头渐强并不断利用联邦法院挑战吉姆·克劳法,南方诸州以白人为主导的政府便以通过替代形式的“抵抗法”作为反制手段。[50]

Remove ads

衰落及废止

历史学家威廉·查菲英语William Chafe曾探讨非裔美国人社群内部发展出的防御策略,以避免吉姆·克劳制度在法律体系、经济权力失衡、威吓与心理压力等层面所展现的极端恶行。查菲指出,非裔群体内部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性社会化”机制,既要适应白人施加的制裁,又暗中鼓励对这些制裁的挑战。

这种“走钢索”式的变革尝试在1920年代前成效甚微,但为后世推动种族平等与废除种族隔离奠定了基础。查菲主张这类变革始于黑人教会等机构,这些场所身兼社区凝聚中心以及政治议题的讨论场域。某些全黑人社区(如密西西比州芒德拜龙维吉尼亚州鲁斯维尔英语Ruthville, Virginia)更成为整个黑人社会的榜样与学习对象。 由此,黑人对压迫性现行法律的抵制与公开反抗日益高涨,并在至1950年代民权运动中激烈的大规模行动达到沸点。[51]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

Thumb
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以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为首的美国最高法院一致同意,裁决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违宪。

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附属的法律辩护委员会(该组织后来脱离协会并独立运作)及其律师瑟古德·马歇尔,向美国最高法院沃伦法院)递交了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7][8][9] 1954年,沃伦法院作出关键性判决,对往后美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52] 全体九位大法官一致(9比0)推翻了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案》裁决,[8] 认定法律上强制的公立学校种族隔离违宪。

大学体育

在1950至1960年代,南方各州将全白人大学运动队伍的种族融合列为首要议题。这其中不但牵涉平权与种族歧视问题,还有校友对顶尖球员的需求。位于美国东南部、由多所州立重点大学组成的大西洋沿岸联盟率先推动改革。他们起初只是单纯与北方已实施种族融合的球队进行比赛,并最终在校友与民权团体的双重压力下开始接纳黑人球员进入校队。[53]

藉著大西洋沿岸联盟的校友在地方与州政治、社会及商业界都具有的主导地位,这些学校最终都改革成功。学者帕梅拉·葛伦迪(Pamela Grundy)就指出他们学会了如何“以胜利带来改变”:

体育能力崇拜的滥觞有助于将体育场从“象征性的竞技场”转变为社会变革的力量。它让不同阶级的民众能公然挑战那些否定他们参与权的观念。虽然体育成就无法彻底消除偏见或刻板印象(黑人运动员仍须面对种族辱骂),但这些少数族裔明星球员展现了足以在美国各个领域中争取地位与影响力的自律、智慧与沉著。[54]

公共场所

1955年,罗莎·帕克斯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拒绝将公车座位让给一名白人男子。虽然这并非首例(帕克斯受九个月前一名十五岁青年的克劳黛特·科尔文(Claudette Colvin)的相同行为启发)[55],不过帕克丝的这次公民不服从行动被象征性地选为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的重要催化剂。以她为中心的联合抵制蒙哥马利公车运动随即展开,持续超过一年,最终迫使该市的私人营运公车实现种族融合。这场运动连同其他民权抗议与法律诉讼,一同促成了一系列立法与法院裁决并逐步瓦解了吉姆·克劳制度。[56]

事实隔离的废除

Thumb
林登·约翰逊总统在一众民权运动见证下签署了1964年民权法案

1954至1965年间,在诸多复杂因素的交织下种族隔离逐渐走向尽头,最关键的行动是美国国会以两党合作方式突破南方议员组成的国会议员核心小组阻挠,相继通过《1964年民权法案》与《1965年选举法案》。1954年,最高法院率先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宣告公立学校种族隔离违宪。北方与边境州随后迅速执行裁决,但南方各州的农村种族隔离派主导了地方议会,发起所谓“全面抵制运动”(Massive Resistance)并刻意阻挠整合。主张温和路线的南方自由派既被保守派压制也得不到激进派支持,导致影响有限,反而更具影响力的是由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及其所属的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他们逐渐取代了立场较为保守的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并成为运动核心。金策划了大规模示威,借由当时刚兴起、全民收看的电视新闻博得全美关注。[57]

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学运人士与地方组织在南方各地展开抗议。其中最受瞩目的是阿拉巴马州伯明罕示威,抗议者多为青少年,并与公共安全专员布尔·康纳对峙。康纳仅一天就逮捕了900人,翌日更动用警棍、警犬与高压水柱驱赶示威者,残酷画面震惊全美,严重损害了南方州城市现代化与进步的形象。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原本呼吁克制,但最后不得不威胁出动联邦军队维持秩序。最终最终在教堂爆炸案与暗杀事件频传的局势下,伯明罕新任市长同意妥协,开放图书馆、高尔夫球场等公共设施给两个族群共用。[58]

1963年夏,美国南方约200座城市共发生800场抗议活动,参与人数逾十万,并有15000人遭逮捕。同年6月,亚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藐视法院命令,拒绝让首两位黑人学生进入阿拉巴马大学就读,使危机升级(挡校门事件)。[59] 甘迺迪随即向国会提交全面民权法案,并命司法部长罗伯特·甘迺迪对实施种族隔离的学校提起联邦诉讼,同时拒绝为歧视性计划提供资金。两个月后,马丁·路德·金发起“向华盛顿进军”,20万人在林肯纪念堂前集会,成为当时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集会。甘迺迪政府此后全面支持民权运动,但南方州的强势国会议员仍阻挠所有立法提案。[60]

甘迺迪遇刺后,继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呼吁立即通过甘迺迪的民权法案以纪念甘迺迪殉职。1964年1月,约翰逊总统会晤民权领袖,并在国情咨文中呼吁:“让本届国会成为过去一百届中最重视民权的一届。”同年6月21日,三名在密西西比州尼肖巴县协助登记黑人选民的自由之夏民权志工麦可·史维纳安德鲁·古德曼詹姆斯·钱尼绑架失踪。事件引发全美愤慨,约翰逊与民权运动者便以此凝聚北部和西部的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合作以推动《1964年民权法案》。[61] 约翰逊首先与北方共和党人结盟,使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在共和党参院领袖埃弗里特·德克森协助下首次打破南方议员核心小组的阻挠,于1964年6月19日以73票赞成、27票反对在参议院闯关成功。[62]

1964年7月2日,约翰逊总统于正式签署该法案。[61][63] 法案依据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中的《商业条款英语Commerce Clause[61]禁止在公共场所(包括私营餐厅、旅馆、商店,以及私立学校与工作场所)中歧视。该条款也在沃伦法院审理的《亚特兰大之心汽车旅馆诉美国案英语Heart of Atlanta Motel, Inc. v. United States》中确认合宪。[64]

成法后的《1964年民权法案》成为美国国会历史上最有力的一项平权宣示。该法案保障民众可自由使用餐厅、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授权司法部提告要求学校废除隔离、扩充美国民权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的权力,并允许联邦政府中止对歧视单位的资金补助。此外,该法案明令禁止员工达25人以上的企业及公寓住宅中出现任何基于种族、宗教或性别的歧视。南方诸州虽顽抗至最后一刻,但当法案被约翰逊总统签署成法后,全美各地大多立即接受,仅零星顽固者,如乔治亚州餐厅老板、三年后成为该州州长的莱斯特·马多克斯英语Lester Maddox坚守反对立场。[65][66][67][68]

至1965年,为打破南方州政府剥夺选举权的控制,南方各郡持续透过教育推动选民登记,但整体成效仍属有限。美国深南部一些地区的白人抵制使登记运动几乎无法推进。1964年密西西比州三名民权工作者被谋杀且该州政府拒绝起诉凶手,以及频繁的暴力与恐怖事件早已使全国舆论震怒。最终,1965年3月7日,阿拉巴马州塞尔玛的和平游行者在艾德蒙·佩塔斯桥英语Edmund Pettus Bridge遭该州郡警与州警察无端攻击英语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促使总统与国会突破南方议员的抵制并推动新的投票权保障法。约翰逊当即呼吁制定强而有力的投票法案,并展开国会听证。[69]

1965年选举法案》随后出台,终结了各州在联邦、州与地方选举中的合法投票限制,并设立联邦监督机制以观察少数族裔投票率偏低的地区。该法案的执行经历多年阻力与诉讼挑战,才逐步确保选民能自由选出代表。例如一些城市和郡县改采“全区选举制”,借此分散少数族裔选票、阻止其候选人当选。另外,在选举法案通过后,马丁·路德·金开始推动“贫民运动英语Poor People's Campaign”并提出一项经济权利法案,但遭南方民主党及南北方共和党议员联合反对。[70]

2013 年,罗伯茨法院在《谢尔比郡诉霍尔德案英语Shelby County v. Holder》中裁定,废除《1965年选举法案》所确立、南方各州修改投票政策须经联邦批准的条款。数个州随即修改法律,限制投票权的行使。[71]

Remove ads

社会影响

异族婚姻

Thumb
非裔美国青年在“有色人种”饮水池饮水北卡罗莱纳州哈利法克斯,1938年。

尽管常被认为是吉姆·克劳法的南方版本,南部各州的反异族通婚法依然被立法通过,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这些南部各州的法律并没有被美国《1964年民权法案》所废除,直至1967年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领导的美国最高法院洛文诉弗吉尼亚州案中作出里程碑式的判决,判定各州的反异族通婚法违宪。[7]沃伦大法官在判决意见书中写道:“选择与另一个种族的人结婚或不结婚是每个人的自由,只取决于个人,而不取决于各州(the freedom to marry, or not marry, a person of another race resides with the individual, and cannot be infringed by the State)。”[7]

非裔美国人生活

Thumb
一个美国黑人正在一个特别为有色人种提供的饮水机旁饮水。奥克拉荷马市,1939年

吉姆·克劳法与南方高私刑率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非裔美国人大迁徙(The Great Migration)的主要原因。由于南方机会不多,非裔美国人跑到北方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城市人口增加。据统计,1916-1970年间共有约600万非裔美国人从美国南部各州的乡村地区迁徙至美国东北部、中西部以及西部地区。[72]

在二十世纪早期,虽然在吉姆·克劳年代生活困苦,很多非裔艺人和文学家获得了包括白人在内的承认。他们中有舞蹈家比尔·罗宾逊和尼古拉斯兄弟,爵士乐手如艾灵顿公爵和贝西公爵夫人,演员海蒂·迈克丹尼尔(1939年她成为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第一位黑人,她因《乱世佳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非裔美国运动员在吉姆·克劳年代饱受歧视。白人阻挠他们参与很多组织性运动竞赛。拳击手杰克·约翰逊和乔·路易斯(两人都成为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和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在柏林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四项金牌)都在此时争光。在棒球运动中,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肤色线使得很多黑人无法参加美国职棒大联盟,导致黑人联盟诞生,涌现出很多杰出运动员。1947年,当杰基·罗宾森成为第一位职棒大联盟的非裔美国运动员时,他打破了肤色界限。棒球队在此后进行整合,使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黑人运动员可以完全参加该项目。

后期法院案件

1971年,最高法院(伯格法院英语Burger Court)在“斯旺诉夏洛特—梅克伦堡教育委员会”案中判决禁止校车在接送学生时采取种族隔离做法,以达到种族融合目的。

对宪法的解释和对少数民族权利应用来说对于法院依然是个挑战。观察家例如伊恩·F·洛佩兹认为在二十一世纪初,最高法院倾向于安于现状。

实例

  • 交通运输
    Thumb
    餐厅隔离出口“白人”与“有色人种”,北卡罗来纳杜伦,1940
    • 本州由任何运输公司所经营所有车站应该为白人和有色人种提供分离的候车室或空间,和分离的售票窗口。(阿拉巴马州) [73]
    • 所有铁路公司及所有汽车或公车或任何轨道运输系统,应该为白人和有色人种提供分开的车辆以旅行或运输。(马里兰州)[73]
  • 异族结婚
    • 高加索血统与尼格罗、蒙古人种马来人种或印度人种所结合的婚姻应该被宣布无效。(亚利桑那州) [73]
    • 所有白人和黑人,或白人与四代内有黑人血统者之间的婚姻应被永久禁止。(佛罗里达州)[73]
  • 同居
    • 任何未婚的黑人男性和白人女性,或白人男性和黑人女性,若同居在同一个房间,应各自处12个月以下徒刑,或罚款500元以下。(佛罗里达州)[73]
  • 教育
    Thumb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前美国各州在教育方面实施种族隔离的情况
    • 白人小孩与黑人小孩的学校应该分开经营。(佛罗里达州)[73]
    • 为了非洲裔小孩的教育,分离的学校应被设立;有色学童出席白人学校应是非法的,白人学童前往有色学校也是非法的。(密苏里州)[73]
    • 教科书不应该在白人学校和有色学校间交流,该书应该被第一个使用的种族继续使用。(北卡罗来纳州)[73]
      Thumb
      有的餐厅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州郡法律通常要求隔离。
  • 餐厅
    • 所有餐厅经营者,应该提供专一白人服务或专一有色人种服务,而且不该在同一房间同时为不同人种服务。(乔治亚州)[73]
  • 业馀篮球
    • 白人业馀篮球队在预留给黑人篮球队的场地两个街区内打篮球是非法行为,黑人篮球队在白人篮球队两街区内打球也是非法的。(乔治亚州)[73]
  • 住宅
    • 在一个全白人公寓租房间给黑人,或在一个全黑人公寓出租房间给白人,应处不少于25元,不多于100元的罚款,或服不少于10日,不多于60日的刑期,或罚款和服刑两者一起,如果法院决定。(路易斯安那州)[73]
  • 提倡平等
    • 所有印刷、出版或流通或公然展示有关支持社会平等或跨种族婚姻的资讯、论据或建议是有罪的,应被处以不少于500元的罚款或不少于6个月的刑期或两者一起。(密西西比州)[73]
  • 休闲活动
    • 委员会有权对白人与有色种族间的钓鱼、划船和沐浴进行种族隔离。(奥克拉荷马州)[73]
  • 电话亭
    • 白人与有色种族应该有分离的电话亭。(奥克拉荷马州)[73]

参见

参考资料

更多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