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克文

台灣日治時期澎湖鄉紳,曾任西瀛詩社社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克文
Remove ads

吴克文台湾话Ngôo Khik-bûn,1928年—1995年),字子章,号藻卿,台湾澎湖县马公市西卫里人。吴氏出身书香世家,饶有诗名,尤擅书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吴克文更是澎湖地区鸾堂发展的重要推手。[1]

事实速览 世纪诗人 吴克文, 字 ...

生平

吴克文生逢台湾日治时期昭和初年,自幼进入汉学私塾“琼音书房”就读,奠定古文、诗词等国学基础,之后进入马公公学校接受新式学校教育。[2]

吴克文就读高雄第一中学(即高雄市立高雄高级中学前身)期间,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同盟国指派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吴克文于民国35年(1946年)11月考取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入学资格,却因故放弃。随后吴克文返回故乡,陆续在澎湖县政府马公公学校服务,期间曾在自宅开办“乐英堂”,教授《四书》、《古文观止》等汉学课程,直到民国76年(1987年)退休。[1]

吴克文在民国66年(1977年)接任西瀛吟社社长,尔后连任五届,推广诗教不遗馀力,曾于民国73年(1984年)刊行诗作《藻卿吟草》,并于民国78年(1989年)颁获“世纪诗人”之奖章。[1]

澎湖鸾堂推广

Thumb
澎湖西卫金龙殿,主祀孚佑真君。(今已关闭)

吴克文除了诗文之外,对澎湖地区在战后鸾堂的发展也有卓越深远的贡献。“鸾堂”又称“善堂”,以扶鸾方式为主的宗教组织,被神灵附身的鸾手,常以桃木笔在沙盘上写字,进行传达神明旨意的仪式。[3]

吴克文的祖父创建妙新社福善堂的鸾堂(西卫金龙殿),吴克文自幼耳濡目染,后因成长过程中屡经战乱、病痛交迫,多次因祈求神祇而平安无事,成年之后便热衷与推广鸾堂的活动。[1]

澎湖鸾堂的发祥所“一新社乐善堂”置于原本位于市区的“圣真宝殿”,但该庙宇在1940年代被盟军轰炸毁坏,一新社的神像及牌位曾先后暂奉他处,又复因负责人病逝而社务暂止;民国52年(1963)原社员的后裔决议重新振兴社务,并著手筹划重建庙宇,却遭遇土地改革所有产权争议,幸赖吴克文多方奔波交涉,民国55年(1966年)位于光复里现址的一新社圣真宝殿才顺利落成。[4]

民国84年(1995年)过世之前,吴克文不遗馀力投入鸾手培训与善书著述的工作,马公地区高达18所的鸾堂善书,其中有69部善书系出于吴克文之手或经由其校订[5],可谓笔耕不辍。

Remove ads

墨迹楹

澎湖县各大庙宇的楹柱上诗词对联多有落款“吴藻卿”者,即出自于吴克文之笔墨,如一新社圣真宝殿澎湖关帝庙北甲北辰宫林投凤凰殿火烧坪灵光殿等等。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