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哥窟:失落的石头之林
「發現之旅」叢書第71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吴哥窟:失落的石头之林》(简体版译名:《吴哥:石林》;法语:Angkor : la forêt de pierre,直译:“吴哥:石头之林”)是法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兼吴哥窟专家布鲁诺·戴尚的插画专题论著,专论吴哥窟的发现史及考古史。法文原版于1989年由加利玛出版社在巴黎发行,是为该出版社旗下的“加利玛发现文库”第64种书目[1];台湾时报文化于2003年推出中译本,作为其旗下的“发现之旅丛书”第71集[2];简体译本在2007年推出,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发行[3],为简体版“发现之旅”第90册。该书在2002年改编成同名纪录片[4]。
Remove ads
简介

《吴哥窟:失落的石头之林》原属“迷你”口袋丛书“加利玛发现文库”中的“考古”系列(Série Archéologie),也就是说,本书的主题是吴哥窟的发现史,以及对其考古遗迹、遗物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吴哥窟考古史),而非这座“寺城圣殿”本身的历史。
作者用编年体方式追溯这座高棉帝国的旧都——吴哥窟的发现过程。这段历史中包含来自世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现者、探险家:13世纪的元朝使节周达观对这“寺城”留下深刻印象,返国后写下《真腊风土记》;16、17世纪的欧洲传教士将之比做另一个罗马、巴别塔;日本访客到访王城,以为置身古印度。作者聚焦于欧洲探险者的勘探经过[5],例如:亨利·穆奥、都达·德拉格雷、德拉波特、加尼耶、亨利·马沙等。
依“加利玛发现文库”的“图像阅读”传统,该书奠基于一套丰富的图像文献,用平滑度高且光泽感强的雪铜纸印制,将文本和高品质的视觉图像巧妙结合,达成图文互动的影像蒙太奇式编排,为阅读增添趣味,犹如观赏一部电视纪录片[6][7]。换言之,“货真价实的专题论著,以艺术图书的标准编辑出版”[8],几乎有如一本充满彩色插画的“图像小说”。
Remove ads
章节

开卷“片花”(pp. 1–9),为一系列占据整页的19世钢笔水彩画,由法国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吕襄·孚内侯绘制,发表于1889年。正文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真的是新发现吗?(pp. 13–29);第二章:“发现者”(pp. 31–43);第三章:探勘的经过(pp. 45–61);第四章:探险家的时代告终(pp. 63–81);第五章:回归王国的吴哥(pp. 83–113);第六章:吴哥,柬埔寨的荣耀(pp. 115–127)。
该书的第二部份“见证与文献”,收集了摘录自各种文献或文学来源的资料,分成五个部份——1. 吴哥之旅(pp. 130–157);2. 具有宇宙观的象征主义(pp. 158–167);3. 年表(pp. 168–171);4. 修复与原物重建(pp. 172–177);5. 漫游吴哥与展览会场(pp. 178–183)。最后,该书以“图片目录与出处”(pp. 184–188)和“索引”(pp. 189–193)作结。
Remove ads
反响
在Babelio上,基于11条评分,《吴哥窟》平均得分3.64(最高5分)[9]。在Goodreads上,基于30条评分,平均得分3.83/5[10]。表示“普遍反响良好”。
改编
《吴哥窟》在2002年改编成纪录片,法国导演尚-克劳德·吕伯康斯基执导,法国演员赛吉·阿维德奇安和西薇‧莫罗担任旁白,制片公司包括德法公共电视台、跨欧电影公司以及加利玛出版社,并于德法公共电视台的系列节目《人类探险之旅》中首播[11]。这部纪录片另有德文配音版——《Angkor: Werk des Königs der Engel》[12]。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