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银海
臺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吴银海(1970年10月14日—),生于金门县烈屿乡,台湾艺术家与美术教师。其风格偏向后现代与抽象艺术,主要主题为描绘人类的心灵运作。
小传
吴银海于1970年生于金门县烈屿乡[1]。在1983年自金门县烈屿乡卓环国民小学毕业后,他前往台湾就读桃园振声中学美工科。[2][1]1989年从振声中学毕业后,在1990年入伍。退役后,在其兄长的指引下,从事广告设计等相关相关工作。[1]1994年,考入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并开始抽象绘画创作,1997年获得中华民国第八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素描类铜牌奖[3][1],同年于台北南北画廊举办首次个展。1998年毕业后,随即进入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攻读硕士,师从萧勤,并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1]
吴银海自2001年毕业后,受美国Vermont Studio Center奖助,前往美国研习创作[4]。之后开始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先后于嘉义北兴国中与个人工作室任教,并于各地举办个展。[5][6]
艺术风格
吴银海的创作偏向抽象艺术或后现代[7][4][1],其主题通常与描写人类心灵运作有关[7][8][9][1]。在学期间,吴银海偏向准确的写实画风,但不满于该风格,认为其美感过于机械化、经不起鉴赏的眼光;直到在1996年,吴银海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向至认为有“诚实地面对画面”的抽象艺术[4]。2023年,吴银海自述其创作理念为[1]:
在创作过程中,是由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走向投射假定的世界,并以艺术的假定性反映出生活的真实性,到最后有一个片刻会来临,艺术行为本身超越了主客观的东西,而进入了真实存在,真实存在就是没有分裂,没有时间性,就是整体合一。
根据《台湾当代艺术家辞典》记载,吴银海的创作被归类为抽象绘画范畴,作品多探讨精神性主题[7]。其作品风格也被描述为“身心灵的共振”[8]。国玺艺术中心主办在主办吴银海的“隐藏的视界二部曲”联展时,认为吴银海偏向观察个人内心思绪、探索其道体的内观世界、个人修为、并将这些精神描绘出来[9]。
Remove ads
获奖纪录
典藏纪录
来源为99度艺术中心画廊。[10]
- 萧勤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高雄)
- 关渡美术馆(台北)
- 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
- 财团法人施明德基金会(新北)
- 东华扶轮社美术馆(花莲)
- 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
- Montefano Ars Oficina Artium (义大利)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