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文英 (词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吴文英(约1205年—约1260年),君特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一带)人,南宋词人。其一生的词作数达340首,于有宋一代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以及刘辰翁,收录于梦窗甲、乙、丙、丁四稿之中。

生平

《莺啼序·春晚感怀》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
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
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
亸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
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吴文英生卒年,无明确记载。[1]吴文英本姓,与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翁逢龙、词人翁元龙为亲兄弟,因过继给吴姓,改姓吴。[2]弟弟翁元龙,亦善作词。

吴文英科举不顺,一生未仕,终身游幕于达官显贵府上为门客。早年寓居于苏州,后入杭州,与当朝的达官贵人交接甚密,比如丞相吴潜史弥远史宅之等。其词多为恋情怀旧之作。当时由于他写词奉承贾似道,被当时的人所鄙视。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咸淳元年(1265年)尚在世,[3]后“困踬以死”。


Remove ads

作品

吴文英曾自编词集《霜花腴》,今不存。目前梦窗词最早的版本是明代毛晋的《梦窗甲乙丙丁稿》。至清末朱祖谋参以明张廷璋抄本修订,前后凡四校,录于《彊村遗书》中。此外尚有郑文焯手批本,藏于元杭州大学(今属浙江大学)中文系、杜文澜本、王鹏运本以及无著庵本(彊村二校本)、彊村丛书本(彊村三校本)。


风格

周邦彦之后词风开始吹起一股重视形式之风,史达祖、吴文英这一派的词人承继了形式至上的风格,开始创作堆砌的、华丽的咏物词作。然而这样的风格却常不见容于中国的词学审美标准,因此吴文英的词作饱受被边缘化之苦,而吴文英的名气也一直大不起来。但吴文英的文艺创作是有其价值以及代表性的。

由于梦窗词文本极端的晦涩性,历来研究者多从其行文中推占词人意思。以夏承焘杨铁夫主张的“情事说”乃是梦窗词解读的主要说法之一,其基本论点为,吴文英的词作大部分与其生命中两位女性有关。[4]

梦窗词笺校者吴蓓认为,词在南宋已经完成了“诗化”和“士大夫化”,这一进程的关键人物乃是姜夔。但词仍继承了自《花间集》以来的描绘男女闺情的传统。吴蓓认为,吴文英是第一个积极凭借这种传统,营造氛围,借以抒情的词人,并把他的手法称作“骚体造境法”。在这种手法下,吴本人即可能是词中的女性(如《解语花·立春风雨中饯处静》),而其中描写的闺情只是词题“饯别友人”的一个比喻罢了。[5]

词学理论家蔡嵩云认为,梦窗词不尽是晦涩的,但因为其“含思高远,琢语幽邃”而让人却步。[6]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评价

宋代词家张炎评论他的词时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7]

吴文英的友人沈义甫在《乐府指迷》中评价文英说:“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雨太晦处,人不可晓”[6]

《四库提要》评价说:“天分不及周邦彦,而研练之功过之。词家之有吴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6]

清代词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梦窗之词,余得其词中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零乱碧。”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