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周长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長耀
Remove ads

周长耀(1904年11月7日—1998年3月30日),号若望,琼东县福寨村人,炮兵出身[1]

事实速览 周长耀, 个人资料 ...
Remove ads

生平

祖父耿光,祖母李氏,父钧国(1872年9月29日),母林玛利亚(1878年4月17日),育有兄弟二人,长耀为长男,1904年11月7日生,父往南洋业商,1927年因病逝世。母仁慈善管家,幼承母教诲获益良多。

周氏1926年夏毕业于省立第十三中学,曾任高级小学教师,继任校长一年。1927年四月,中国国民党实行清党后,奉派为琼东县党部及农民协会改选委员约三个月。后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炮科,1929年冬毕业[2]。旋入军官教育团深造,1930年冬结业。奉派陆军教导第一师野炮兵团任少尉连附。时为扫除革命障碍,而出发豫、鲁、皖等省半载。在鲁曲阜访孔府、孔庙、孔林。1931年夏调国民政府警卫师炮兵旅,升任为野炮兵团中尉连附。

1931年冬,入陆军炮兵学校学员队第一期 (现为陆军炮兵训练指挥部),1932年秋毕业。升任该校练习队野炮连上尉连长[3],历时三年多。1935年夏,因积劳成病,赴庐山牯岭普仁医院疗养。牯岭乃宗教最盛之地,其对宗教之信仰即始于此。在牯岭期间约三个月暂获康复,仍返炮兵学校服务,任射击教官,并于12月获训练总监部颁发之德式现代炮兵须知军用图书审查证。

1936年秋经学长刘咏尧介绍至陆军官校广州分校任学生总队炮兵大队少校大队附。1937年调任学员总队炮兵大队附兼第二队大队长。1939年秋,调升十五期学生总队炮兵大队第一队中校队长。1940年夏,调任十七期学生总队特科大队中校大队长。1941年秋,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受训,同年冬调升教育处上校兵器教官[4],继任主任教官。1945年6月,调任空军防空学校上校教官[5],1946年秋,调任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防空科上校科长,时任空军第二军区司令为徐康良上校,同年获亚洲首位枢机主教 田耕莘 赠字。[6]


1947年秋,入空军参谋班受训。1948年8月奉调 空军防空学校 (校长 冯秉权 )并于当年冬由北平至天津随空军防空学校乘招商局中海级战车登陆舰经上海到基隆,经苏花公路至花莲。1948年底抵花莲,于调防回大陆任职官员处购得北滨街四号宅第,全家于此度过了在花莲的第一个新年。当时在花莲并无圣堂,周长耀运用北滨街四号宅第一处充作圣堂[7]。主日聚会祈祷,瞻礼请台北神父来送弥撒。计有:郭士敏方豪范文忠等,都曾来过瞻礼。1949年7月,周长耀由空军防空学校(花莲)调任 空军总司令部 组长,农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总司令周至柔),北滨街四号交由教会运用,成为天主教花莲教区最早之堂区-北滨天主堂。1953年夏退役,奉派宜兰大同合作农场第二分场主任,1955年参加中国合作经济学校高级班,1956年5月毕业,对于合作经济,具有心得。1958年七月,正式退休,选择自谋生活。

辞去公职之后,曾任恒毅中学初级班主任。天主教总主教公署总务。传教中心传教师等职,并参加磊质传道学校研究传教工作,因此一工作就圣教会初期六品后继人之使命。

1970年春承辅仁大学于斌校长之邀到辅大服务,于校长安排闲时到哲学研究所,旁听哲学课程。时由文学院高思谦院长兼所长,甚表欢迎,得随时到哲学研究所旁哲学。对严灵峯教授之“墨学研究”,尤有兴趣。认为墨学不仅有哲学意味,且有神学意味,价值珍贵。乃极用心研究,并从事著述,加以发扬,故其第一部著述“墨子思想之研究”,高院长颁赐序言。第二部著述“孔孟思想之比较”,第三部著述“天人论集”,此书荣获中正文化奖。由文复会长前总统严家淦颁奖状一纸,奖金新台币十万元整。第四部著述“敬天探源”,第五部著述“顺天随笔”,第六部著述“法天自强”,第七部著述“事天自安”,第八部著述,“畏天”(根除犯罪妙方),大部份著述均已再版,或三版四版。

1926年冬与董秀君结婚。1934年冬生一男于南京,名发昌。1946秋到北平,居住于庆亲王府。1948年冬由北平至天津随空军防空学校招商局 中海级战车登陆舰经上海到台湾。昌儿得入空军通信电子学校就读。在空军任职十四年,退役后在交通部民航局任职。

周长耀之母、弟弟长辉与侄辈留在海南。1937年,七七抗战开始,1939年2月10日海南沦入日军手中,备受窜流之苦,共有八年。战后,又因共产党占据,备受迫害,由南洋传来音讯,周母于1950年7月逝世,享寿七十有三,但周长耀无法返里安葬。

Remove ads

图集

Remove ads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