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和平岛天后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建庙传说是有一艘海盗船在航经社寮岛(今和平岛),无法继续航行,经向船上供奉的妈祖求筊后,认为神意要留在和平岛,为日后社寮天后宫的由来[1][2][3]。此后居民称此神像为“大妈”,会挖其底部来治疗痢疾[2]。社寮太子爷庙也相传有一尊海盗留下的妈祖神像[3]。
乾隆十二年(1747年),社寮潘、陈、涂、谢、颜、池姓宗族择地后,于社寮岛西南建庙,命名名为“大鸡笼港口天后宫”[4]。嘉庆元年(1796年)重建,增二厢房偏殿前殿中井[1]。
1927年市区改正,宫庙遭拆除,仅留偏殿奉祀妈祖[1]。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庙宇近于造船厂,被盟军轰炸,主体建筑几乎都被破坏殆尽[3]。1948年迁建于现址[1],1952年重建[3]。
1996年重建[4],耗资一亿三千多万元再重建[1][2],设计师为梁绍英[5],于1999年11月23日入火安座[1][2]。
文物
信徒会赠送配件供此庙妈祖神像穿戴,除有清朝的绣花鞋,日后还有丝质手套、墨镜、手表、皮鞋等甚至冲锋枪模型等。庙方在2007年3月31日在基隆市史迹馆展示过这些清治、日治的文物,曾引起注目。[6]
香炉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冬月由上海同椿裕治坊造,朱光斋敬献[7]。另外还有同治年间,台湾原住民受征召攻打太平天国,返乡后携带回来的树瘤香炉[6]。
日治时期,端午节时,庙方曾组成龙舟队与当地的日本人、琉球人、朝鲜人比赛,留有一面绣有“射潮”二字的大锦旗[6]。1993年,社寮里长简阿金回忆,数年前曾有两位琉球女子摸索来到此庙,来代替已不良于行的母亲还愿[3]。
祭祀
和平岛的主妇以掌握家庭经济大权、招婿多、从母姓多闻名,像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此庙绕岛的神轿、阵头由该岛妇女主导负责。[8]
中元节时,庙方会与值年炉主、头家去南荣公墓举行祭拜,因该地有原先葬于和平岛的各国遗骨[9]。
1912年,基隆庆安宫为庆祝改筑落成,其管理员许梓桑偕同地方仕绅池清祥、张添福等九人远渡湄洲妈祖庙进香,并恭迎妈祖莅基安座,此神像称为“湄洲谒祖三妈”[10]。据和平岛耆老说,原本该神像亦奉祀和平岛天后宫,后来庆安宫议定每年农历四月十九将此返至和平岛天后宫作客,一直到1990年代才中止[4]。后来2003年老大公庙中元节立灯篙和交接手炉仪式从庆安宫改为中正公园上的主普坛,一说因当年主普的赖姓宗亲会主委兼和平岛天后宫主委赖澄龙不满此神像所有权有关[11]。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