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唐长孺
中国历史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平望镇。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40年任上海光华大学讲师。1942年,从上海至湖南蓝田任国立师范学院副教授。1944年,至四川乐山武汉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后任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唐史学会顾问、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等。80年代曾身赴日本讲学。
学术研究深受陈寅恪、吕思勉和李剑农的影响,其中以陈寅恪影响最深。长于中国魏晋隋唐史,和王仲荦并称“南唐北王”。主要学术成就是将“唯物史学术化”[1]。
家族
祖母和母亲都是今浙江湖州南浔人。从舅刘承干,藏书家、刻书家,嘉业堂藏书楼主人。
作品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 《唐书兵志笺正》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 《山居存稿》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分册)》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评价
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历史系教授田余庆认为唐长孺是继陈寅恪后,专研魏晋南北朝史的大家,凡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都要看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