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喀什战役 (1934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喀什之战是1934年初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新疆省的一次军事对抗。新编36师的回族军队与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交战,最终回族部队获胜。
战役经过
1933年11月12日,沙比提大毛拉在喀什成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缺席推举哈密维吾尔族反金暴动领导人和加尼牙孜·阿吉任总统,但和加尼牙孜一开始对这个政府不感兴趣。
战斗开始时由阿不都拉·布格拉和其他倡导东突独立的领导人带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的泛突厥战士,在6天内4次攻击喀什的马占仓领导的回族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穆斯林士兵。和加尼牙孜的亲信,新编第6师师长马木提·穆依提率3000余人也参与了战斗,他的哈密维吾尔士兵从阿克苏经过300英里长途跋涉于1月13日到达喀什,参加对疏勒县城的围攻,目的是赶走当地的回族。马绍武和马占仓拼死抵抗,伤亡日增,粮弹将尽,此时马仲英在与苏联支持的盛世才军队交战中失利,败退南疆,部下马世明率马福元、鲜福海二团6000人疾驰喀什增援,在巴楚大败东突武装,2月6日从伽师猛攻疏勒,内外夹击东突部队。此时马绍武与马占仓困守危城13个月,造成对方严重的人员伤亡。[4]马世明也战死沙场。随后东突部队败退英吉沙尔。
疏勒解围后,新编第36师马福元猛攻喀什,希望通过攻击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叛军来解救马占仓及其部队。突厥语士兵被马福元、马占仓击败。据估计,为报复克孜尔大屠杀,有2000到8000维吾尔族平民丧生。[3]
1934年2月13日,马仲英的部将马福元的回族军队宣誓效忠南京的国民党政府,在马占仓和马福元的要求下,宣布喀什噶尔前道尹马绍武代表国民政府行使喀什的军政大权。[5]
Remove ads
后续
1934年3月,在两个独立事件中几个英国公民在领事馆被新36师杀害。[6][7][8][9][10][11][12][13][14]西方人在报道中将回族称为“东干部落”,最初的报道是2000维吾尔人、几名英国领事馆人员被杀。听说了回族军队的暴行后,叶尔羌、和田的维吾尔、柯尔克孜部落的人都赶来支援。[15]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