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单角鼻鱼

刺尾鱼科鼻鱼属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單角鼻魚
Remove ads

单角鼻鱼学名Naso unicornis),又称长吻鼻鱼,俗名剥皮仔打铁婆独角倒吊,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鼻鱼属的鱼类。首次被芬兰探险家、东方学家、博物学家、卡尔·林奈的使徒彼得·福斯科尔正式描述为Chaetodon unicornis,其模式产地为吉达。1801年,法国动物学家贝尔纳·热尔曼·德·拉塞佩德描述了一种新种Naso fronticornis,作为Chaetodon unicornis的替代名称,1917年大卫·斯塔尔·乔丹将其指定为Naso属的模式种,Naso属最初由拉塞佩德提出作为一个属。

事实速览 单角鼻鱼,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布

单角鼻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包括东非红海模里西斯塞席尔马尔地夫留尼旺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安达曼群岛日本以及台湾岛[2]西沙群岛中沙群岛舟山群岛中国沿海、菲律宾印尼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澳洲新几内亚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帛琉索罗门群岛斐济群岛万那杜夏威夷群岛法属玻里尼西亚诺鲁吉里巴斯吐瓦鲁等海域。

Thumb
一对单角鼻鱼在台湾绿岛的浅水珊瑚礁活动。

深度

水深0至90公尺。

特征

本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成鱼头顶有角状突起,其长度与吻长略同,吻背朝后上方倾斜,直到角突处为止。体色为灰色,腹侧则为褐色,尾柄上的骨质板为黑色。雄鱼除角突外,尾鳍截形,上下叶延长成丝状,上叶较长,背鳍与臀鳍有数条暗色纵线,具蓝色边缘,背鳍硬棘6枚、背鳍软条27至30枚、臀鳍硬棘2枚、臀鳍软条27至30枚,体长可达70公分,体重可达2.3公斤[3][4]

生态

本鱼多半出现在礁沟,礁坡或有涌浪处,单独或者成小群或与其他种类的鱼成群活动,交配时成对出现,属杂食性,幼鱼以藻类为食,成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

经济利用

大鱼可为观赏用。亦可食用,此鱼不新鲜时,腥味极重,故一捕获,即需去除内脏,尾柄有硬棘,须注意。多煮汤,尤其煮味噌汤,味美。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