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嘉义厅

日治台灣行政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義廳
Remove ads

嘉义厅(日语:嘉義庁嘉義廳かぎちょう Kagi Chō */?)为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之一,设立于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11月至1920年10月间。其范围东至玉山,西临台湾海峡,南至急水溪为界,北至浊水溪;管辖36堡、12支厅、63区长役场、555街庄。

事实速览 嘉义厅 嘉義庁〔嘉義廳〕/かぎちょう Kagi-chō, 国家 ...
Remove ads

沿革

1901年11月,台湾总督府以办务署负责地方政务,而县及厅介于总督府与辨务署之间,造成行政事务上的欠缺灵活,而废止“三县四厅”,设“二十厅”之行政单位,划分台南县为嘉义、盐水港、台南、蕃薯藔、凤山、阿猴等六厅,嘉义厅就此成立,下辖直隶、朴仔脚、东石港、新港、打猫、中埔、梅仔坑、大莆林等7支厅。明治42年(1909年)10月,台湾总督府将原有之二十厅,废止合为十二厅,嘉义厅合并原斗六厅之大部分(除林圯埔并入南投厅外)、盐水港厅之北半部。

大正9年(1920年)7月,时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为提高地方官的权限,废西部十厅,实施“五州二厅”制度,嘉义厅与台南厅合并为台南州。因台湾总督府决定废止嘉义厅,曾引发嘉义士绅组成“嘉义置州同盟会”,推动设置嘉义州。

更多信息 1897年6月, 1898年6月 ...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1901年后 (二十厅时期)

Thumb
1901年嘉义厅位置,中间灰色下方的红色地区

嘉义厅在1901年11月11日成立,划分为嘉义厅直辖、朴仔脚支厅(辖朴仔脚区、大槺榔区、湾内区、六脚佃区、鸭母藔区、后潭区、鹿仔草区)、东石港支厅(辖东石港区、鳌鼓区、港墘区、布袋嘴区)、新港支厅(辖新港区、大潭区、月眉潭区)、打猫支厅(辖打猫区、双溪口区、仑仔顶区、牛稠山区、大崎脚区)、中埔支厅(辖中埔区、白芒埔区、后大埔区、番仔路区)、梅仔坑支厅(辖梅仔坑区、大坪区)、大莆林支厅(辖内林区、中林区、大莆林区)等7支厅[1]

1902年5月6日,由于黄国镇抗日事件,嘉义厅为了加强后大埔地区的治安,从中埔支厅划出成立“后大埔支厅”,管辖“后大埔区”[2]。1903年3月31日,由于大莆林地区的抗日活动趋缓,已无镇压土匪的需要,考量大莆林支厅与打猫支厅相较已无存续必要,因此废止大莆林支厅[3][4]。1904年2月20日,嘉义厅实施实施街庄整并,此时嘉义厅划分为38个区[5];4月1日,布袋嘴区改隶盐水港厅[6]。4月20日,“走贼宅庄”编入港墘区[7];同年8月15日,“旧粪箕湖庄”从大坪区划出,并入番仔路区大湖庄[8]。1905年7月1日,嘉义厅划分为22个区[9]。1906年9月1日,新港支厅并入打猫支厅[10]。1907年4月1日,由于梅仔坑地区抗日活动趋缓,嘉义厅因此裁撤梅仔坑支厅,并将原梅仔坑支厅、嘉义厅直辖的竹头崎庄等9庄合并成立“竹头崎支厅[11]

更多信息 支厅, 区 ...
Remove ads

1909年后 (十二厅时期)

Thumb
1909年嘉义厅位置,西侧红色地区

明治42年(1909年)10月25日,台湾总督府将原有之二十厅,废止合为十二厅,嘉义厅合并原斗六厅(除林圯埔支厅并入南投厅外)、部分盐水港厅,管辖范围东至玉山,西临台湾海峡,南至急水溪邻台南厅,北至浊水溪邻台中厅。此时的嘉义厅下辖土库、斗六(斗六厅直辖、崁头厝支厅、林圮埔支厅草岭庄)、西螺(合并原斗六厅仑背支厅)、下湖口、北港、中埔(合并后大埔支厅)、竹头崎、打猫、朴仔脚、东石港(合并原盐水港厅布袋嘴支厅)、盐水港(盐水港厅直辖、六甲支厅果毅后区、北门屿支厅孙厝藔庄)、店仔口(合并前大埔支厅)等12个支厅,而原属盐水港厅北门屿支厅的过路仔庄、芋仔藔庄改编入东石港支厅[12];管辖范围包括:嘉义东堡嘉义西堡大目根堡打猫东顶堡打猫东下堡打猫南堡打猫北堡打猫西堡白沙墩堡大坵田堡他里雾堡斗六堡溪洲堡西螺堡布屿堡海丰堡尖山堡茑松堡大槺榔东顶堡大槺榔东下堡鹿仔草堡大坵田西堡大槺榔西堡牛稠溪堡柴头港堡白须公潭堡龙蛟潭堡盐水港堡太子宫堡铁线桥堡果毅后堡哆啰啯东顶堡哆啰啯东下堡哆啰啯西堡下茄苳南堡下茄苳北堡等36堡。

1912年1月24日,中埔支厅大湖庄的土名粪箕湖、石棹、顶笨仔、柑仔宅、茄冬仔合并新设“粪箕湖庄”,隶属竹头崎支厅[13]。1913年7月29日,当局考量三角仔庄位于八掌溪北侧,在溪水高涨时会导致渡河的交通不易,因此将原隶属盐水港支厅的“三角仔庄”改隶朴仔脚支厅[14]。1914年3月7日,打猫支厅厅舍从番婆庄迁到月眉潭庄,下湖口支厅厅舍从林厝藔庄迁到飞沙庄[15]。1914年5月21日,鹿蔴产区更名为“竹头崎区”[16]。1915年2月27日,下湖口支厅废止,其所属街庄改隶北港支厅、土库支厅[17]。1920年3月10日,当局考量中埔支厅“草山庄”实际上与北侧的番仔路区来往较密切,因此将其由中埔区改隶同支厅番仔路区[18][19]

更多信息 支厅, 区 ...
Remove ads

蕃地

1907年4月5日,嘉义厅公告蕃地的管辖区域名称如下[21]

  • 中埔支厅:达邦社、樟脚社、顶笨仔社、哖仔肉耳社、鳖头社、竹脚社、落风社、砂米箕社、藤桥社、阿郡社、獭社、知母𦛨社、角端社、石埔有社、无老咽社、流𦛨社、勃仔社
  • 竹头崎支厅:流流紫社、全仔社、石鼓盘社

厅长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