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依四不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四依四不依,又作四依止(梵语 catvāri pratisaranāni),是佛教经论中用来简别佛陀正法教的判定准则。这四种依止为:
依法不依人
当从他人那里听闻,这是佛说、是长老说、是众僧说时,不应轻信亦不应诋毁,应当先与诸经对照,推定其虚实,依照律、法论究其正确性,这叫作“依法不依人”[1][2]。可用来检证教说是否属于佛教正法的标准,通常是三法印以及四念住[3][4]。
若是非法,虽闻佛说心不生信。虽非佛说、长老说、众僧说,是法相者,闻则信受[5]。这是因为以理为依,补特伽罗非所依的缘故[6]。
依义不依语
依义者。真实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以语言、文字来阐述真实义,令学人得以实证。但是语言、文字非真,真非语言、文字。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何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是以故不应依语。[7]
倾听、用心了知、熟背、思惟如来所说“甚深义理、出世间、与空相应”之经,对于饰词者所造的美奂绮丽文字不倾听、用心了知、熟背、思惟[8][9]。
若善男子善女人。随文字说者堕在邪见。自身失坏第一义谛。亦坏他人令不觉知。[10]是以故不应依语。
依智不依识
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7]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从已清楚阐明其义的经句,不依仍有馀义未了,有待解释阐明的不了义经句[12]。
相关经论
《成实论》[13]、《顺正理论》[14]、《大般涅槃经》[15]、 《大方等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16]、《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般若波罗蜜多品》[17]、 《大智度论》[18]、 《菩萨善戒经》[19]、 《瑜伽师地论》[20]、 《显扬圣教论》[21]、 《禅法要解》[22]、 《注维摩诘经》[23]、《摄大乘讲疏》[24]、《维摩义记》[25]、《自在王菩萨经》[26]、《法界次第初门》、《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27]。
参见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