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教学实施方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Remove ads

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教学实施方案中华民国教育部实施的一项学业辅导措施,旨在提供弱势族群子女更多的教育支援,以期能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1]自2006年起,台湾具有原住民、外籍配偶子女、隔代教养或单亲、低收入户、身心障碍和农渔民子女身份的学生可在正规教育时段外享有额外的课业指导。

背景

1990年代,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与教育变迁快速。[2]其中经济型态转变使核心家庭成为台湾家庭结构的主流、隔代教养案例增加与贫富差距加大,而高龄化少子化问题也在此时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这样的社会变迁对弱势族群子女的教育带来不利影响,贫穷、家庭代沟、文化适应和对弱势者的排挤都可能造成学习弱势,使弱势族群无法借由教育改变社会地位。[3]

台湾在教育改革期间大力推动改善弱势学生教育环境的计画。1996年,教育部实施《教育优先区计画》,将偏远地区和有升学率低、中辍率高、设备严重不足问题的学校列为优先补助的对象;[4]2003年时的全国教育发展会议的首要议题就是弱势族群的教育问题,同年开办“关怀弱势弭平落差课业辅导”;[4]2004年,《教育部缩短城乡学习落差补助要点》正式通过,以“积极性的差别待遇”对学习弱势的学生、家庭与学校提供支援。[4]

内容

2006年,教育部将数种性质类似的计画整合为《携手计画课后扶助方案》,由教师、预备教师、大学生和退休教职人员参与,对具有原住民、新移民子女、低收入户、身心障碍和免纳所得税的农渔民子女身份的学生实施课后学业辅导,同时也对学习弱势的学校补助经费,以推动相关计画。[5]到2008年时,台湾都会地区班级成绩后20%、非都会地区班级成绩后35%的学生均可参与计画,于课后或寒暑假期间接受学业辅导。[6]

携手计画的主管机关为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但部份业务委由国立台南大学办理,例如网站维护和评量设计等。[7]计画实行的第一年(2006年)共有1,333所学校、11,822名教职人员与62,387个学生参与计画,投入经费约2亿9千万新台币。隔年参与计画的学生倍增至12万人次,参与学校2,303所。到了2008年时,全台湾国民中小学开办携手计画的比例已增至86%,接受计画的学生也增至206,374人次。[1]

计画实行初期,学业辅导的科目仅限于国语文英语数学三科。2008年后,接受计画的国民中学可增开自然科和社会科,隔年更允许学校在寒暑假的学业辅导课程中加开艺术、体育或校外教学活动,以增进学习意愿。[6]同年5月,教育部完成国语文和数学科的“携手计画课后扶助方案学生评量计画”,从国小一年级到国中三年级都有适用的测验工具,帮助教师检测学生能力。[6]此外,教育部和地方政府也透过职前训练、经验共享、成果发表、校际合作等方式结合大学、企业和民间力量,完成携手计画的配套措施,增加学习资源。[8]

Remove ads

执行评估

携手计画实行后,从政府到学术界都有报告或论文就各方面提出执行评估。在教学上,评估者普遍认为应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能,进行在职训练,以提升教学能力;[9]在班级上,则建议减少共同上课人数,以小班教学方式减轻教师负担,增加个别辅导时间;[10]在辅导上,专业辅导人员的角色受到重视,评估者倾向由辅导人员协助学生面对学习困境,并适时给予心理辅导。[10]除了对教育现场的评估,教育部和地方政府也被要求应增加教师研习次数,并邀请专业领域的学者参与座谈。[10]此外,由于携手计画的教学人员并非仅限于教师,大学生或预备教师也可参与,因此也出现建立“携手计画教师任用标准”的呼声。[10]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