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音乐研究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音樂研究所
Remove ads

国立音乐研究所,是台湾的中国音乐西洋音乐发展推广与研究机构,隶属中华民国教育部,1957年成立,1960年停办[1] [2],地址位于南海学园献堂馆。

Thumb
位于南海学园的献堂馆

简介

1957年(民国46年)9月28日教师节,教育部部长张其昀南海学园五大社教机构计画成立国立音乐研究所[3],并分成研究部和社会活动部,责成邓昌国任所长、计大伟任社会活动部主任兼秘书[4][5]许常惠庄本立分别负责研究部的西乐跟国乐[1]。所址位于南海学园内台北市立植物园旁的献堂馆(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旧址)。[6]

同年11月,国立音乐研究所成立青年音乐社,由计大伟担任社长。之后青年音乐社在各县市成立分社。[7]

1958年1月,《音乐之友》月刊创刊[8][9] [10];4 月开始陆陆续续成立中华弦乐团[11] 、中华青年合唱团、青年管乐团、中华实验国乐团。[6]9月,邓昌国兼任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馆长,两机构开始合署办公[1]

1959年,国立音乐研究所订定《国立音乐研究所资赋优异音乐天才儿童出国办法》,呈报教育部审核通过实施;并成立“资赋优异音乐天才儿童出国审查委员会”,由教育部聘请相关大专院校音乐教育学者专家担任评审委员,邓昌国及计大伟同时获聘担任委员。国内由陈必先拔得头筹前往德国科隆音乐学院学习,陆陆续续有秦蓓慈[12]林昭亮陈郁秀胡乃元等人取得出国身份。[6]

1960年3月29日青年节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开播;该台为推广音乐教育,与国立音乐研究所合作规划音乐节目《音乐与生活》,由邓昌国制作、计大伟主持,每周一次播讲。[6]

后期的国立音乐研究所因邓昌国同时兼任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馆长、国立台湾艺术学校校长,再加上经费缩减、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内部已开始讨论停办[1][2]

7月15日,国立音乐研究所奉教育部令结束所有业务,计大伟等相关人员转任国立台湾艺术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并由计大伟全权负责国立音乐研究所一切行政交接事宜。[6][1]

Remove ads

业务

国立音乐研究所在结束前负责以下业务[6]

  • 招收研究生(因经费不足取消[1]
  • 举办音乐活动
  • 研究并整理传统音乐,进而推广
  • 制定现行音乐制度及各级学校之音乐课程、编汇音乐字典
  • 制定国乐乐器规格标准

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