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际义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际义人(希伯来语:חסידי אומות העולם,罗马化:Chassidey Umot HaOlam,直译:“世界各国正义之人”)。所谓“世界各国正义之人”在犹太传统上是用于有良心的非犹太人的用语。根据犹太传统,以“摩西五经”、“塔木德”、“口传律法”等相对严格的“613条戒律”用在犹太人身上,要求犹太人有义务将这些戒律世代传承下去;而对于非犹太裔人则适用较为宽松的“挪亚七律”,非犹太裔人遵守“挪亚七律”也可进入天国。
1953年以色列根据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决定成立“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负责收集建立有关大屠杀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教育,以纪念在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国以及合作者屠杀的600万犹太人。与此同时,为了对那些在大屠杀期间,不惜冒著风险和克服巨大困难,以人道主义勇气和各种方式向身临绝境的犹太人伸出援手的世界各国的非犹太裔人表达敬意,以色列政府设立了“国际义人”这个名称的专项纪念奖。
Remove ads
荣誉奖章的授予
自1963年起,由以色列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出任“︁国际义人委员会”︁主席,负责颁发“︁国际义人”︁奖章。该委员会在颁奖过程中,设有一定标准,事先必须调查相关详细全部资料,这些资料中包括大屠杀幸存者和其他目击者的证言。对得到确认的获奖者,委员会颁发刻有本人名字的奖章和荣誉证书,并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内的“国际义人庭园”中的“正义之墙”上刻上获奖者姓名。在这之前最初是种植纪念树,后来由于获奖者人数愈来愈多,栽树土地不够用,就改用“正义之墙”。通过将获奖者名字刻在墙壁上,以永远铭记获奖者的历史功德。接受奖章或是当事者本人、或是已经过世的当事者的亲属代表,授奖仪式或在以色列本国的大屠杀纪念馆举行,或在当事人所在国的以色列外交使领馆或当地政府议会所在地举行。
被确认为“国际义人”的人均可向大屠杀纪念馆申请证书,当事人如果已经过世,其亲属有权代替本人申领“国际义人”授权证书,大屠杀纪念馆的方针是只要有人提出申请该荣誉称号,即便当事人已经离世,依照设定的标准和证据获得认可之后,都会为当事人追授这项荣誉奖章。在获奖者中,很多人是在离世之后才得到追授,有些获奖者甚至死于纳粹集中营或被纳粹当局杀害。
Remove ads
对获奖者的礼遇
对在世时被授予这项荣誉的获奖者,“国际义人委员会”提供了如下特别礼遇:
- 对定居在以色列的获奖者,按照其平均收入每月发放现金补助。对获奖者本人和配偶的住院医疗,按照公务员薪资水准一次性支付为期8天的补助金。另外,获奖者包括家庭成员可根据以色列国民健康保险法,享受医疗免费和市政税收减免[1]。
- 对年迈且经济生活困难的获奖者,无论居住在哪里,每个月都可以获得来自“国际义人犹太人基金会”(The Jewish Foundation for the Righteous 英文缩写:JFR)的经济资助。该基金会是设立在美国纽约的专门慈善团体。大部分接受经济援助的获奖者都集中在东欧,其中波兰获奖者居多。基金会还会在圣诞节期间提供特别奖金,用于购买食物、药物和家庭取暖燃料等[2]。
二战结束之后,至少有130个获奖者在以色列定居,他们受到了以色列的欢迎,并获得以色列公民身份。在198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领取特别养恤金。他们当中的人大都融入到了以色列社会[3]。
Remove ads
获奖人数及国籍
截至2023年1月1日,共有28,486人获奖。所有获奖者的名字均纪录于大屠杀纪念馆的网站[16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以伊雷娜·森德勒命名的纪念树(左)、铭刻著获奖者名单的“正义之墙”一部分(中)、2012年,以色列驻波兰大使Zvi Rav-Ner在波兰参议院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右)。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备注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