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林—古格风景名胜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土林-古格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是以雪域高原、冰山雪峰、土林地貌为主要景观的特殊地貌类风景区,同时拥有古格王国遗址皮央和东嘎遗址等人文景观。

201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015年1月30日列入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预备名单[2]

概述

自然景观

从自然角度来看,提名地拥有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土林”,其在美学和地质学上都呈现出突出的普遍价值。提名地扎达盆地和萨特莱杰河流域周围的湖泊沉积岩属于土林类型,但又呈现出独特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古格型”。“古格型”由半固结的湖相河流粘土、砂砾石组成,以“宝塔林”为基本结构单元,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施工缝为主,受河流侵蚀、雨水冲蚀和冻害风化等作用的影响。扎达县周围的土林体型挺拔,类型多样,在青藏高原特定的极端自然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提名地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层理结构和物理成分,其中大量的化石为青藏高原古环境演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证据。[2]

人文景观

从文化角度看,土林-古格一带孕育了独特的古格文明,宫殿遗址和石窟遗址便是有力的见证。古格王国是吐蕃王朝覆灭后西藏地方政权中最具影响力的王朝,如同庞贝古城玛雅文明一样,在其鼎盛时期戛然而止。古格遗址作为朗达玛灭佛藏传佛教第二次繁荣的发源地,真实地记录了公元10世纪末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古格艺术流派代表了藏族宗教艺术发展的巅峰,体现了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流。[2]

突出的普遍价值

该处遗产地被认为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符合世界遗产名录的以下登录标准。[2]

  • 标准(ii):古格艺术流派是以古格遗址为中心的西藏地方艺术流派,代表了西藏宗教艺术发展的顶峰,体现了西藏本土价值观与外来价值观进行文化交流的辉煌成就。古格王国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南邻印度尼泊尔,西接克什米尔伊朗,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赋予了其艺术流派明显的异域风情和普遍的包容性,这在丰富多样的藏传佛教壁画中可见一斑。例如,托林寺的《十六金刚舞者图》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特色;古格城堡的《四大天王佛母眷属图》和《保生大佛及其家人图》则带有古波斯的精美风格。
  • 标准(iii):土林古格风景名胜区的古格遗址记录了已经消失的古格文明,是古格王国历史的见证。古格王国存在于公元10世纪至17世纪,共经历了16位世袭国王。古格王国统治时期,战乱少,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高度繁荣。古格王国代表了中世纪西藏文明的最高成就,被史学界称为“古格文明”。据藏文史料记载,古格王国在金银制造、冶炼、制陶、纺织、木工、缝纫、印刷、雕塑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古格遗址内有445座房屋遗址、879个洞窟、58座堡垒、32座佛塔以及众多的地道、粮仓、武器库,还有不计其数的宗教壁画和佛像。
  • 标准(v):土林古格风景名胜区是藏族传统人类聚落和土地利用的杰出典范,体现了跨国文化交流下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藏族先民的“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等信仰,这些信仰也体现在建筑上,使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古格遗址与土林地貌的对应关系就是有力的佐证。古格遗址是典型的山地建筑群体,位于相对高差170米的低山之上,与山体和谐、宏伟地融为一体,彰显了王国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同时,藏族先民充分利用土林地貌的疏松、不固结的特性,建造了大量的洞窟建筑,体现了人类对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适应。
  • 标准(vi):古格遗址现存的建筑遗址是古格王国社会阶层的实物形态,也是藏传佛教宇宙观的体现。古格遗址自下而上分为三层:底层为洞窟,居住平民和奴隶;中层为寺庙,居住僧侣;顶层为房屋,居住国王和贵族,这是古格文明社会阶层分化的物质形态。提名地的托林寺与山南地区桑耶寺是中国最早的两座曼陀罗式寺庙,其中托林寺的萨迦殿代表了藏传佛教密宗的宇宙观。
  • 标准(vii): 图林古格堪称自然奇观,具有杰出的美学价值。古格遗址周边的土林地貌是罕见的自然景观。受地理位置、产状、固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土林形态复杂多样,有的似人,有的似物。在青藏高原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加上古格宫、托林寺等文化遗迹,土林-古格堪称世界一绝。
  • 标准(viii):土林—古格的地质地貌特征反映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过程,是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见证。土林—古该地区的地貌发育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地质遗迹记录了这一过程,为研究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提供了实物资料。此外,沉积物中还发育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对研究某些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Remove ads

真实性和完整性

真实性

古格遗址内的宫殿、寺院和壁画虽然脆弱,但其形式、设计、材质和维护均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的要求。

古格王朝、托林寺、皮央东嘎等遗址是藏传佛教的直接载体,至今仍是信众顶礼膜拜的圣地,符合“心、情”真实性的要求。

古格遗址周边环境变化不大,托林寺周围有一些不适宜的现代建筑,但这些建筑是可以修复的。[2]

完整性

古格遗址单体建筑和建筑群体形态完整,建筑群体功能布局保持完整,尤其是布局结构体现了古格文明的社会阶层分层。其完整性还体现在其历史、自然环境和地域的完整性上。

古格土林地貌完整地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土林地貌,且不断演化。其中景观最为完整、优美的当属提名地内的桑达沟和扎达沟。

提名遗产的范围足够广泛,以确保图林-古格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的完整性。[2]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