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圣母子

菲利普·利皮绘画作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母子
Remove ads

圣母子》(义大利语Madonna col Bambino e angeli)是一幅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菲利普·利皮绘制的蛋彩画。画作的具体创建时间难以确定,但大多数艺术史学家一致认为是利皮在其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约1450-1465年间绘制。[1][2]这是利皮少数几件未在其工作室协助下完成的作品之一,之后成为包括桑德罗·波提切利在内的许多画家绘制圣母像的重要参照。这件作品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因此也被很多艺术史学家称为《乌菲兹圣母》。[3]

事实速览 圣母子, 艺术家 ...

画家简介

利皮在1406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屠夫。他早年间随兄长入修道院,在那里受到马萨乔作品的影响并决心成为画家。[4]之后,他被被调至普拉托的另一所修道院,并在那里爱上了修女卢克雷齐娅·布蒂英语Lucrezia Buti,二人育有两子。利皮主要接受着美第奇家族的赞助,后却因与雇主的合同纠纷而陷入经济危机。[5]他晚年曾伪造过一些作品,这也导致他最后声名败坏。

历史

这幅画的具体委托及绘制时间无从考证。在1457年,美第奇家族的乔凡尼·美第奇委托利皮创作一幅木板画,并希望把它送给那不勒斯国王。正在普拉托工作的利皮收到委托后决定返回佛罗伦萨的住所以完成委托。在之后利皮写给乔凡尼的信中表明,画家因资金短缺的问题放弃了这项委托。艺术史学家乌尔曼认为,利皮将《乌菲兹圣母》赠予了乔凡尼·美第奇是为了感谢他充当自己和那不勒斯国王的中间人;另一位艺术史学家爱德华·斯特拉特则对这一看法持反对意见。但同时,斯拉特赞同该画是利皮在佛罗伦萨时期创作的。从画中所使用的技巧也能印证这一观点:直白的创作手法与大胆的色彩运用显示出画家深受湿壁画的创作技巧影响。利皮是在移居佛罗伦萨之前为普拉托大教堂进行创作时掌握的这些技巧,因此斯特拉特认为,利皮一定是在大教堂的工作结束之后才创作的这幅画。[6]

正如利皮的大部分圣母像一样,这幅画中的圣母原型被认为是修女卢克雷齐娅·布蒂。[7]

对这幅画的另一种解释则是,其不同寻常的尺寸大小有可能与利皮的私人事件有关,例如其子菲利皮诺·利皮于1457年出生。但假如前景中小天使的原型是其子菲利皮诺的话,那么这幅画最晚可能绘于1465年。[8]

画的背面写有一道18世纪的铭文,证实了这幅画曾收藏于美第奇家族的波焦帝国别墅英语Villa del Poggio Imperiale。1796年3月13日,这幅画转入托斯卡纳大公国的收藏,并成为此后成为乌菲兹美术馆的基础收藏的一部分。[6]

Remove ads

画面描述

《乌菲兹圣母》体现了新时代的审美趣味,艺术评论家指出其“比利皮早期任何圣母像都更秀美、更符合时尚潮流”。[2]尤为特别的是,画中的圣母圣子像是在一扇敞开的窗前,窗外是尼德兰风格的风景景观,这一构图方式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8]圣母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整间房子位于山顶,窗外展现着“平原、远山、城郭与海湾”交织的精妙景致。圣母双眼低垂,双手在圣婴耶稣面前交叠祈祷,两名天使将圣婴托举至她身旁。圣母梳着精致的发髻,佩戴轻柔面纱与珍珠首饰。这些装饰物与她的衣服共同展现了十五世纪中期的典雅风范,并被佛罗伦萨诸多15世纪末期的艺术作品所借鉴。此外,正如许多文艺复兴画作所呈现的,圣母的发际线被刻意后移,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前额是特殊美的象征”,应当如“一颗光彩夺目的完美珍珠般”展现出来。[2]

Thumb
利皮绘制的《圣母子和圣安妮生平场景》,又称皮蒂圆盘画,与《乌菲兹圣母》密切相关。

这幅圣母像与画家其他圣母作品具有共同特征,例如与《通多圣母像英语Bartolini Tondo》存在密切关联,但不同于后者所呈现的“楚楚可怜的少女之美”,本作展现出“一种更为成熟典雅的女性美”。[7]

画面右侧的天使构成全画最吸引人的细节之一:他以“顽皮狡黠的微笑凝视观者,其神态更似淘气孩童而非圣洁天使”[6]。这位天使的姿态不同于传统宗教画中的神圣形象,他似乎并未扮演他的宗教角色,而更像是真实存在的孩童。[7]

技法

圣母身后的窗框有助于使人物看起来更加贴近画面,进而缩短其与观众的距离,使得观众像是置身画作当中一样。[9]

利皮在普拉托时期习得的湿壁画技法影响着这幅作品的色彩使用和细节的模糊处理。色彩用大胆的笔触绘制,色块间几乎相互独立,显示出画家"极少刻意调和不同色调以确保和谐"的湿壁画技法。画面采用经典金字塔形构图,前景与背景的处理方式表明利皮还受到多纳泰罗画派技法的影响。[6]

从利皮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还受马萨乔的影响[10],但是马萨乔使用的明暗对照法却未在《乌菲兹圣母》中出现,取而代之,人物被笼罩在柔和的光线当中,落下清晰的阴影。这大大削弱了人物的体积感,在利皮早期作品中是一个鲜明的特征。[2]

解读

右侧天使的形象历来备受艺术史家关注。玛丽琳·拉文认为《乌菲兹圣母》"应被解读为基督与圣母玛利亚神圣婚姻的象征"。巴纳比·尼格伦指出,圣母并未直接怀抱圣婴,而是由天使托举呈递,这一构图印证着拉文的阐释。然而伯纳德·贝伦森则提出异议,主张画中表现的"并非圣母与基督的新婚关系,而是个体虔诚灵魂与上帝的联结"。[3]乔纳森·琼斯则盛赞此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瑰丽的画作之一",体现出可追溯至乔托时代的宗教人物世俗化的传统。在他看来,利皮通过这幅作品将圣母与圣婴的关系表现为真实的母子。[7]

画作面中窗外的岩石和海岸也都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海岸可能暗指圣母玛利亚“海之星,救赎之港”的称号,而岩石则指向先知但以理的故事。[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