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姆普·沃里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埃尔诺·马蒂·尤哈尼“埃姆普”·沃里宁(生于1978年6月24日)是一位芬兰吉他手,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交响金属乐队夜愿的创始成员和部分词曲作者[1]。他是五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有一个双胞胎兄弟和三个妹妹。他12岁时开始自学吉他,此后参与过多支乐队,包括夜愿、兄弟火族、巴里拉里、阿尔玛和阿尔塔利亚。
生平
沃里宁十岁时开始将弹吉他作为业余爱好。沃里宁在小学时就认识尤卡·内瓦莱宁 (Jukka Nevalainen),并在Nattvindens Gråt的一场演出中结识了托马斯·霍洛帕宁 (Tuomas Holopainen)。当霍洛帕宁创建夜愿时,他邀请沃里宁加入新乐队。[2] 这支名为夜愿的新乐队最初是一个原声音乐项目,他们邀请塔雅·图伦宁 (Tarja Turunen)最初加入是为了演唱三首歌。[3]
沃里宁拥有柔道黑带,并曾在北欧青年锦标赛中获得铜牌,在芬兰青年锦标赛中获得两枚金牌。[4]
沃里宁在凯拉瓦与泰罗·金努宁 (Tero Kinnunen)共同拥有一间录音室。沃里宁和马可·希耶塔拉 (Marko Hietala)因其贡献而获得凯拉瓦市颁发的文化奖。[5][6][7]
背景

沃里宁和内瓦莱宁在夜愿之前曾在Ambrosia和Nidhro't乐队一起演出。
沃里宁和霍洛帕宁于1996年与塔雅·图伦宁 (Tarja Turunen)共同创建了夜愿。[8] 沃里宁在2002年搬到凯拉瓦后,还作为 side project 组建了兄弟火族 (Brother Firetribe)。[9][10] 沃里宁与乐队成员Tomppa Nikulainen共同制作和录制了兄弟火族的专辑。2004年,沃里宁离开了阿尔塔利亚 (Altaria)。[11]
在夜愿中,沃里宁主要担任节奏吉他手,经常为夜愿歌曲的键盘或管弦乐部分提供支撑。然而,他也演奏主旋律和独奏。沃里宁的独奏技巧通常包括交替拨弦、点弦、滑音、连奏以及轻微到极端的摇杆使用;他也会使用扫拨,但非常罕见。他的独奏比大多数金属乐队的独奏更旋律化,但有时他也会进行速弹(特别是在夜愿的“Nightquest”、“The Pharaoh Sails to Orion”、“Romanticide”和“Gethsemane”中,以及在他为Tarot的“Traitor”提供的独奏中)。夜愿的前三张专辑比后来的专辑包含了更多沃里宁的主奏吉他工作。
沃里宁也是夜愿的一股创作力量,从《海洋之子 (Oceanborn)》到《黑暗激情play (Dark Passion Play)》,他一直与托马斯·霍洛帕宁 (Tuomas Holopainen)共同创作歌曲。《黑暗激情Play》中的歌曲“Whoever Brings The Night”完全由沃里宁独自创作。
沃里宁曾表示,年轻时更倾向于展示技巧,但这种需求后来减弱了,自此他更多地根据歌曲需要来演奏,同时也将更多的歌曲创作责任留给了霍洛帕宁。[12] 沃里宁不演奏过多的音符,并保持歌曲的氛围。[13]
沃里宁为巴西金属乐队阿尔玛 (Almah)录制了吉他部分,以帮助他的朋友、主唱爱德华·法拉斯奇 (Edu Falaschi)(前安格拉 (Angra)的主唱)。由于对夜愿的义务,沃里宁没有留在乐队中。他还参与了兄弟火族 (Brother Firetribe),一支竞技场摇滚乐队,并参与了在全球发行的四张专辑:《False Metal》(重新发行名为《Break Out》)、《Heart Full of Fire》、《Diamond in the Firepit》和《Sunbound》。
Remove ads
唱片目录
录音室专辑:
- False Metal (2006)
- Heart Full of Fire (2008)
- Diamond in the Firepit (2014)
- Sunbound (2017)
录音室专辑:
- Invitation (2003)
录音室专辑:
- Almah (2006)
录音室专辑:
- Witch-Hunts (1998)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