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是根据爱利克·埃里克森描述,将正常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分为8个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个人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每个阶段都建筑在成功完成较早的阶段任务的基础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阶段的挑战,则会在将来再次造成问题。
1950年代,爱利克·埃里克森创立这个理论,作为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的改进。埃里克森接受弗洛伊德理论的观念(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以及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中的幼儿性欲),但是反对弗洛伊德试图单纯以性欲为基础来描述人格。此外,埃里克森批评弗洛伊德originology的观念。[1]。就是说所有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经验。根据埃里克森,童年早期的经验很重要,但是个体仍能在社会环境内得到发展。[2]埃里克森相信童年对于人格发展非常重要,与弗洛伊德不同,认为人格在5岁以后继续发展。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儿童与社会》(1950年)中,他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Remove ads
阶段
Remove ads
- 社会心理危机:信任对不信任
- 主要问题: 我的环境可信吗?
- 中心任务: 接受照料
- 正面结果: 信任、乐观
- 发展障碍: 焦虑、不安
- 自我品质: 希望
- 重要关系: 父母
- 社会心理危机:自主对羞怯、怀疑
- 主要问题: 我是否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
- 中心任务:模仿
- 正面后果:自我控制
- 发展障碍: 怀疑、缺乏信心
- 自我品质: 意志
- 重要关系:父母
- 社会心理危机:主动性对内疚感
- 中心任务: 认同
- 正面后果: 具有自信心、进取心
- 发展障碍: 缺少主动性
- 自我品质: 目的
- 重要关系: 家庭
- 社会心理危机:勤勉对自卑
- 中心任务: 教育
- 正面成果: 获得学习能力,成就感
- 发展障碍: 失败感
- 自我品质: 能力
- 重要关系: 学校
青春期(13-19岁)
- 社会心理危机: 亲密对孤独
- 中心任务: 关心
- 正面后果: 组成密切关系,和他人分享
- 发展障碍: 疏离社会、寂寞孤独
- 自我品质: 相互关怀,同甘共苦
- 重要关系: 配偶、朋友
- 社会心理危机: 创造对停滞
- 中心任务: 获得创造力,养育与辅导
- 正面后果: 成功的个人事业和悉心关怀与培养下一代
- 发展障碍: 自我关注、不关心后代福祉
- 自我品质: 关怀
- 重要关系: 工作场所 - 社区与家庭...
- 社会心理危机:自我完善对失望
- 中心任务: 反省并接受人生
- 正面后果: 对一生感到满意
- 发展障碍: 悔恨、绝望
- 自我品质: 智慧
- 重要关系: 人类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