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城南书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城南书院
Remove ads

城南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由南宋张浚张栻父子创建,晚清几经改制,今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Thumb
城南书院故址

历史沿革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潭州知府张浚携其子张栻在妙高峰创办城南书院,亲题院额“城南书院”,开辟屋宇31所、园地26处,设立监院、讲堂和六斋(居业斋、进德斋、主敬斋、存诚斋、正谊斋、明道斋),其营造的“城南十景”既集丽泽堂、书楼、养蒙轩、月榭、卷云亭人文之胜,又融南阜、琮琤谷、纳湖、听雨舫、采菱舟自然之秀。

乾道元年(1165),张栻开始在这里授徒传业。乾道三年(1167),城南书院山长兼岳麓书院主教张栻与远道而来朱熹在这两书院轮流讲学论道,后谓之“朱张会讲”。二人在城南书院留下了《城南杂咏二十首》和《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德祐元年(1275),城南书院被元兵焚毁,十景亦荒芜,后妙高峰南的苍然观扩建为高峰寺,张浚的手书院额仍存寺内。明正德二年(1507),湖广省参议吴世忠和湖南提学道陈凤梧首倡恢复城南书院。嘉靖四十二年(1563),长沙府推官翟台在高峰寺下建学堂五间,万历六年(1578)倾圮。

康熙五十三年(1714),生员易象乾等集资重建城南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朝廷在各省兴建23所省会书院,除湖南、江苏、广东、广西四省各建两所外,其余各省均建一所,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皆名列省会书院,两院共享一千两帑金。乾隆十年(1745),湖南巡抚杨锡绂为解决学生求学和官吏授课的不便,迁城南书院于天心阁下旧部司衙门旧址,有讲堂、斋舍、御书楼、礼殿等80间,御书楼藏书数千卷。乾隆四十二年(1777),湖南巡抚敦福修缮书院,并将天心阁并入。嘉庆五年、二十三年修葺[1]道光元年(1821),湖南巡抚左辅认为该地喧闹,不利研读,在妙高峰故址按原貌大规模复建,道光二年(1822)冬落成。迁址后的城南书院斋舍共120间,城南十景复现,于峰顶(今火炬楼址)增建南轩祠、文星阁,藏书万余卷,道光帝赐匾“丽泽风长”。

咸丰二年(1852)七月,太平军进犯长沙,占据妙高峰日夜炮击长沙城,城南书院亦为其所占,书院的堂室、斋舍、文庙皆为其所毁,书院所藏万余卷书籍字画亦荡然无存。其后,山长陈本钦等修葺。同治九年(1870),巡抚刘崑修葺。[1][2]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湖南巡抚俞廉三创设湖南师范馆,同年十一月,新湖南巡抚赵尔巽迁湖南师范馆至城南书院,并将城南书院改制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次年改为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宣统二年(1910),长沙爆发抢米风潮,民众大肆破坏,湖南中路师范学堂遭焚毁。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三年(1914)易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几经改制,今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3][4][5]

Remove ads

校友教师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程潜何绍基郭嵩焘贺长龄贺熙龄李元度王先谦黄兴陈天华杨昌济杨毓麟等名士曾主讲或修学于城南书院[5]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