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塔罗湾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塔罗湾溪(赛德克语:Yayung Truwan)是台湾最长河川浊水溪主流上游雾社溪的支流,又称巴卡散溪、雾卡山溪(赛德克语:Bukasan)[1][2],发源于能高越旧道天池北侧的奇莱南峰东坡与中央山脉主脊间所夹的上源谷地。长约15.58公里,流域面积74.83平方公里[3],河段大致在南投县仁爱乡境内[4],汇集中央山脉主脊由奇莱里山到能高主山间西坡之水,下游流经著名的庐山温泉,于庐山温泉区附近庐山吊桥下游约90公尺处纳入发源于能高主山西南坡的左股支流马海仆溪(马赫坡溪),最后于庐山温泉与春阳温泉之间、庐山吊桥下游约1.9公里处以左股汇入雾社溪。平均坡度是1/9,但在温泉区河段降为1/60[3]。

Remove ads
溪名
此溪在日治时1897年深堀大尉事件的〈生蕃探捡踏测图〉中与雾大社附近的一段雾社溪主流一起被标示为“モトド (Motodo)溪”,[5]:0403[6][7]转写赛德克语 yayung Mtudu,意为波浪溪。[8]此溪又称巴卡散溪,或转译雾卡山溪,得名自今布拉鲁桥(又称情人吊桥)南岸的巴卡散社(赛德克语:Bukasan,或译雾卡山社),1907年《蕃地地形图》标示为“ブガサン (Bugasan)溪”与“ブガサン社”。[9]今名塔罗湾溪得名自与雾社溪汇流口西侧的塔罗湾社(赛德克语:Truwan,现称平生部落),[1]原本是指塔罗湾社西边的雾社溪左股小支流(现转译为太鲁湾溪),1924年《陆地测量部五万分一地形图》将“タロワン (Tarowan)溪”改标示在塔罗湾社东边现今的溪段,[10]此名的汉语转译延续至今。
灾害
由于塔罗湾溪沿线地质状况不佳,泥沙产量大,逐渐淤高河床,上游自921大地震后地质条件更加破碎,2008年辛乐克台风来袭期间,48小时内降下1千毫米的雨量,致使上游发生大规模的土石崩塌,并形成堰塞湖,随后溃堤,洪水挟带著崩落的土石,长躯直入庐山温泉区,不到30公尺宽、约5公尺深的河道,迅速地被土石填满,淤积达到7、8公尺的土石,更随著洪水冲刷堤岸两旁的建筑物,使得温泉旅馆淹水,甚至倒塌、冲毁,沿岸总计有三十多家的旅店被洪水与土石掩埋[11][3]。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