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塞雷德集中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塞雷德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斯洛伐克共和国建造的劳改营和中转营。它于1941年9月作为犹太人的劳改营而建立。1944年9月,它被党卫军的部队接管。
历史
1941年9月9日,纳粹德国在根据198号政府法令涉及。剥夺了斯洛伐克共和国境内所有犹太人口的所有人权和公民权利。根据该法令,16-60岁的犹太人有义务按照斯洛伐克内政部的命令从事工作。并在法令颁布后的一个月内,于塞雷德为犹太人建立了一个拘留营和劳改营。[1]
塞雷德集中营由几家工厂组成,仅生产细木工产品、玩具、服装和其他商品。并由赫林卡卫队守卫,自1944年3月起由斯洛伐克宪兵队接手。在斯洛伐克的第一波驱逐行动中,该营地曾作为被驱逐公民的临时拘留中心。[2]

总共有4,463人从塞雷德被运送到波兰的其他纳粹劳改营[3];大多数人没有活下来。在此期间离开塞雷德的最后两列运输列车,仅载有来自当地犹太医院的病人,以及来自各个医疗机构的身心残障人士。当运输车离开后,营地里的情况变得更好。在战争后期阶段,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开始后,当地警察曾守卫著塞雷德劳改营,并打开大门让剩下在营区里的犹太人逃脱。许多囚犯最终也参与此次武装起义行动。[3]
Remove ads
1944年9月,在位于布拉迪斯拉发的弗朗茨·诺尔迈尔(Franz Knollmayer)指挥下,塞雷德变成了一个集中营,新的党卫军士兵开始对留在营地内的囚犯进行重大暴行,包括酷刑、强奸和谋杀等罪行[4]。到9月底,诺尔迈尔的职务由阿洛伊斯·布鲁纳取代,他的任务转而是解决在斯洛伐克的“犹太人问题”。[3]
因此,塞雷德成为第二波中转的主要集中营。营地的不同部分关押著来自斯洛伐克起义军的士兵、游击队员和被指控参与起义的人士。布伦纳组织了11次火车运输,将这些囚犯驱逐到奥斯威辛、萨克森豪森、拉文斯布吕克和泰雷津集中营。[4]最后一辆交通工具于1945年3月31日离开塞雷德,就在红军解放前不久。[5]
遗产
塞雷德的劳改营和集中营已经构成专属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国家文化纪念碑。也是斯洛伐克同期兴建的集中营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营地建筑群。2016年,位于营地内的塞雷德大屠杀博物馆开幕,展示与犹太文化、营地生活和大屠杀有关的展览。[6][7]
-
塞雷德集中营入口
-
塞雷德集中营展示区域
-
吊念墙
-
大屠杀车厢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