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内教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内教幸(日语:大内 教幸おおうち のりゆき Ōuchi Noriyuki,?—1472年2月5日),日本室町时代武将,受室町幕府第6代将军足利义教赐予偏讳,因此取名为“教幸”,法号道顿(どうとん)。

事实速览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教幸之父为大内氏第11代当主大内盛见日语大內盛見[1],兄弟则有大内氏第13代当主大内教弘日语大內教弘以及大内盛持。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教幸之父为大内持盛日语大內持盛 [2]

陶弘护肖像赞以参周省所笔“文明十六年十一月廿七日陶弘护肖像赞”(见《大日本史料》文明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所收),其中写有“太守伯父道顿”之语[3]。由此可推,教幸为大内氏第14代当主大内政弘之伯父,亦即教幸为教弘之兄[4]:248-249

生平

与宗家之对立

大内教幸,生年不详,一般认为其为大内盛见之子,通称“孙太郎”,此乃大内氏历代当主如大内弘世日语大內弘世大内义弘曾使用过之称号。另一方面,其弟大内教弘,通称为“新介”,该名称乃大内氏继承人所使用之称号[5]。因此,教幸原本可能也被视为大内氏家督的候补人选。

嘉吉元年(1441年)六月,将军足利义教遭赤松满祐暗杀,大内氏第12代当主大内持世日语大內持世亦在此事件中身负重伤,最终于同年七月廿八日不幸丧生[6]。其后,由持世之堂弟兼养嗣子-教弘,继承大内氏家督之位,并出兵讨伐赤松氏嘉吉之乱[7]

按理而言,身为兄长的教幸,应比教弘有优先继承大内氏家督之权。至于最终教幸为何会被排除在外,史料并无明确记载。可以确定的是,在持世去世后教幸参与了由少贰氏掀起的“九州骚乱”,与大内氏宗家以及室町幕府处于敌对状态,换言之,大内氏内部因家督继承问题发生内斗,最终由教弘一方获胜[8][9]

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在嘉吉之乱的动荡中,由室町幕府所颁布的“嘉吉元年闰九月廿六日室町幕府管领奉书”(见《佐佐木文书》)以及“嘉吉元年十月十四日室町幕府奉行人饭尾贞连书状案”(见《蜷川家文书》)两份文书[4]:249-251

其中,前者是由时任管领细川持之发给肥前国北高来一揆的奉书。内容指出,大内孙太郎(即教幸)与少贰教赖勾结,对大内新介教弘的领地—包括筑前国丰前国发动攻击,为此命令一揆众出兵支援教弘[4]:249-251

后者则是室町幕府奉行众之一饭尾贞连所发给大内教弘的书状草稿。内容主要说明,虽然幕府对少贰教赖发出了治罚御教书(即惩处命令),不过有鉴于此前已分别对大友持直大友亲著大友亲重菊池元朝千叶胤镇及孙太郎等人下达过治罚命令,因而此次不再针对这些人另发御教书[4]:249-251[10]

嘉吉二年(1442年),接替细川持之出任室町幕府管领的畠山持国日语畠山持国,也颁布了“嘉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室町幕府管领奉书”(见《志贺文书》),命令继续追讨教赖、持直与教幸等人[4]:249-251

教幸大概在“九州骚乱”平定后放弃抵抗,归顺政弘[11]。长禄元年(1457年),教弘因与幕府发生冲突而遭剥夺当主之位,于此期间,尤其子龟童丸(后来的政弘)担任当主,并由已和政弘和解的教幸,担任尚未元服的政弘之后见人,辅佐处理政事[12]

Remove ads

大内道顿之乱

宽政六年(1465年)九月,大内教弘逝世,20岁的大内政弘继承家督[13][14]

应仁元年(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政弘为声援西军主帅山名宗全,于同年(1467年)七月率军上洛,接著参与了长达约10年的战事,遍及畿内各地。政弘在京期间,由道顿负责留守周防[4]:251-253

文明二年(1470年)二月,属于东军方的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为削弱西军势力,正式改变对大内家的立场。义政颁布御内书,承认道顿为大内氏正统当主,并命其讨伐被视为“凶徒”的现任当主政弘。该御内书不仅送达大内一门之重臣,也送交与大内氏领土比邻的大友氏当主大友亲繁日语大友親繁[15],企图透过内外夹击来孤立与掣肘政弘。同时,考量道顿已经出家,无法亲掌军理政,幕府遂命其子加嘉丸接任守护职[4]:253-254

接获幕府命令后,道顿与仁保盛安长门国赤间关举兵[16]。原本与道顿一同负责留守的周防留守居役陶弘护,也不得不向手持御内书的道顿屈服[17]:279。同年二月九日,道顿从国内重臣手中收下誓言效忠的起请文 [18]

其后,道顿进入石见国。该地虽名义上由守护山名政清日语山名政清统治,然而实际上国人的势力强于守护权威。道顿成功将石见有力国人吉见信赖拉拢为同盟,随后转往备后国安艺国,展开连番征战。之后,道顿返回石见津和野[19]

文明二年(1470年)十二月,表面臣服实则暗中伺机反叛的陶弘护揭起叛旗,并在周防玖珂郡将道顿击溃[17]:279。战败的道顿与仁保盛安于安艺国会合,并转战至石见国,之后又试图以长门国阿武郡的贺年城为据点发动反攻。但在翌年十二月,道顿却再次遭遇败北,最后逃往丰前国,意图寻求大友氏的庇护[4]:255 [20]

晚年行踪

根据通行的说法,道顿于文明三年十二月廿六日(1472年2月5日)在丰前马ヶ岳城自尽身亡[21]。不过也有一些文献,如《大内氏实录》则记载道顿是在文明四年(1472年)一月廿五日自尽[22][23]

然而,关于道顿在马ヶ岳城自害的说法,仅见于江户时代编纂的《历代镇西志》、部分军记物与系谱资料中[24]。更有甚者,《历代镇西志》将此事记为发生于文明元年(1469年),年代出入颇大。因此,并无确实的历史根据能证明道顿于文明三年自尽之说[4]:255

相对地,另有史料显示道顿在文明三年之后仍健在。其中包括两份载于《大友家文书录》中的室町幕府奉行人连署奉书。一是发给大内左京大夫入道(即道顿)本人、日期为文明八年八月十九日;另一是发给大友政亲、日期为文明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前者是东军方面针对仍被认定为大内氏当主的道顿,命令其在丰前国停止军事行动的官方文书。后者则记录了前将军足利义政对道顿企图进攻周防与长门(政弘领地)一事表达遗憾,并命令周边诸势力不得与之协力[25]

换言之,这些文书一方面证明道顿至少在文明八年(1476年)时仍然在世,另一方面也显示,原本受到东军支持、被任命为守护的道顿,此时已遭义政等幕府首脑所抛弃,不再获得官方承认[26]

文明九年(1477年)十一月,应仁之乱终告平息。同年十一月三日,政弘正式向东军投降,并获得以第9代将军足利义尚名义颁布的守护职安堵状,确认其对周防、长门、丰前、筑前四国的守护权[27]。由此可见,随著室町幕府内部分裂的局面由东军势力加以收束,道顿作为政治工具的价值也随之丧失。

文明十年(1478年)九月,政弘攻陷博多,并处斩了最后仍效忠于道顿的仁保弘名(仁保盛安之子)。然而,道顿本人在此之后便失去踪影,其最终命运至今仍不明[4]:256-258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 防长新闻社山口支社编 编‘近世防长诸家系図综覧’三坂圭治监修、防长新闻社、1966年3月。 NCID BN07835639。OCLC 703821998。全国书志番号:73004060。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 复刻 御薗生翁甫 著“付录 新撰大内氏系図”、田村哲夫编修 编‘近世防长诸家系図综覧’三坂圭治监修(复刻版)、マツノ书店、1980年11月。 NCID BN0189824X。OCLC 674504899。全国书志番号:81035962
  • 近藤清石‘大内氏实录’中元壮作、宫川臣吉、山口県山口町、1885年10月28日。 NCID BA33800345。オープンアクセスNDLJP:780384
  • 学研パブリッシング、光武敏郎文‘毛利战记 : 大内、尼子を屠った元就の权谋’学研パブリッシング〈历史群像シリーズ(特别编集)〉、2010年3月。ISBN:978-4056058505。全国书志番号:21749498
  • 须田牧子“大内教幸考”‘中世日朝関系と大内氏’东京大学出版会、2011年2月。ISBN: 978-4130262279。NCID BB0510627X。全国书志番号:21943509
  • 佐伯弘次‘室町时代における大内氏と少弐氏 : 蜷川家文书“大内教弘条书案”の检讨’九州大学文学部、1993年。
  • 藤井崇‘室町期大名权力论’同成社〈同成社中世史选书(14)〉、2013年。ISBN:978-4886216502。全国书志番号:22348379
    • §“政弘期の分国支配” 初出 藤井崇“大内政弘の权力构造と周防・长门支配”‘年报中世史研究’32号、中世史研究会编集委员会、2007年、NCID AN00167910。
  • 水野大树 著、株式会社バウンド/新纪元社编集部 编‘室町时代人物事典’新纪元社、2014年5月。ISBN:978-4775311790。
  • 大友家文书录 大分县教育委员会编纂 卷31、1979年。NCID BN00087820
  • 吴座勇一‘応仁の乱 战国时代を生んだ大乱’中公新书、2016年。ISBN:978-4121024015。
  • 丰津町史编纂委员会 编‘丰津町史 上卷’、丰津町出版、1997年。
  • 行桥市史编纂委员会 编‘行桥市史’、行桥市、2004年、2006年。
  • 东京帝国大学编纂‘大日本史料第八篇之三’、东京帝国大学、1916年。
  • 东京帝国大学编纂‘大日本史料第八篇之五’、东京帝国大学、1919年。
Remove ads

出处

相关条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