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榄涌水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榄涌水塘(英语:Tai Lam Chung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屯门区大榄涌的水塘,位于大榄郊野公园之内,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个兴建的水塘。由于水塘内有多个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岛,因而又称“香港千岛湖”[1]。

历史
早于1930年代末期开始,香港政府已计划于新界西部兴建水塘,惟因战事被逼中断。1947年,研究继续展开,并选了大榄涌作为新水塘的位置。但由于战后百废待兴,未有足够资金即时展开工程,故要延至1951年港府才宣布拨款4,000万,1952年正式开始建造[2],并于1957年落成。水塘储水量为45亿加仑(约2000万立方米),并由横跨大榄涌谷的150呎高主坝,以及3条副坝组成。1956年,受兴建大榄涌水塘而受影响的大榄、关屋地村民遭政府徙置到荃湾并成立大屋围,即现今的海天豪苑[3]。
2014年1月18日,一名青年因为受不住学业压力,拒绝返回英国继续学业,失踪六日之后,有惩教署职员在大榄涌水塘水坝发现其背囊及波鞋,遂通知警方。消防蛙人终在主坝对开17米深的水塘底发现并捞起尸体。[4]
2014年1月27日,香港天文台录得黎克特制1.8级地震,震央位于大榄涌水塘附近,多名市民向天文台报告感到轻微震动。[5]
Remove ads
特色
在大榄涌水塘兴建的同时,水塘范围被划为造林区,栽种了多个品种的植物,以巩固水塘集水区的建筑结构。另一方面,由于兴建水塘的山谷内有不少丘陵,水塘建成后便形成一些岛屿,成为该水塘的特色之一。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更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为古时人们来往元朗和荃湾的必经之路。
大榄涌水塘除了收集雨水外,也是收集从中国大陆购入的东江水的水库之一。另一方面,于昔日乐安排海水化淡厂运作期间,大榄涌水塘亦是收集蒸馏后的淡水的地方。
生态
大榄涌水塘位于大榄郊野公园内的大榄涌河谷,水塘周围主要是植林区,由于水塘附近的土壤贫瘠及经常受山火影响,为了巩固水塘集水区的建筑结构,故此于1952年开始了植林工作,在水塘附近培植了很多不同品种的植物。水塘深浅不一,由于受侵蚀的泥土从山上被冲下,塘底主要为沙泥。水塘的储水量大,为不同的鱼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其中包括具保育价值的鱼类如弓背青鳉。
远足资料
- 大欖涌水塘‧遠足路線. 山上行 www.walkonhill.com. 10月15日 [201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7).
参考来源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