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沙湾石围遗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沙灣石圍遺構
Remove ads

大沙湾石围遗构,是位于台湾基隆市中正区中砂里中正路的军事遗迹,2007年9月13日登录为基隆市历史建筑

事实速览 大沙湾石围遗构, 别称 ...
Thumb
沙湾历史文化园区

历史

基隆古称鸡笼[1],自古就为北台湾海防的重要地带[2],其中大沙湾石围遗构位于大沙湾地区的平坦沿岸,设置在可追溯至1840年(道光二十年)建造的军事防御工事,[3]姚莹台湾镇总兵达洪阿会禀的《节录台湾十七口设防状》,可知此刻清廷在经历此战事后就有在筹备基隆地区军事设施的建设计画:[4]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该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之大安之役曾遭受损坏,1876年(光绪二年),因应战事因素影响,清廷将源于1840年期间建造的鸡笼炮台,故筑为新式炮台(旧二沙湾炮台),由于所处位置容易遭受敌人炮击,故需要修筑石围来抵御沿海外寇等防卫作用,此外考虑到沿岸地势低洼,容易受到潮汐影响受到侵蚀,因此石围同时亦有防潮的功能,也能够连结周遭的营垒设施。[来源请求]

随著1884年8月5日清法战争西仔反战役期间,法军率领 5 艘军舰与守军交战 5 小时后由侧面攻击新式炮台,新式炮台无由发挥作用,导致法军占领并破坏大沙湾地区的炮台设施,此后台湾巡抚刘铭传之后于周遭地区另改筑有著天然掩蔽的新式高地炮台,如后来建造于山丘上的新二沙湾炮台顶石阁炮台等,损失惨重的原新式炮台则失去其军事防御性,最终清廷将炮台与石围遗构也废置于原址,并随著日治时期战后时期的聚落及基隆港扩宽工程发展而受到破坏,现存遗构残迹仅存三处,部分残迹位于东侧民宅内,并在近年内考古调查挖掘中发现新式炮台与建筑等一系列地下遗迹。[6]

2020年,大沙湾石围遗构在纳入“大基隆历史场景再现计画”的计画下进行保存行动[7],并自2021年起涵纳于“沙湾历史文化园区”展区,现则进行串联和周遭古迹群整合成大型公园,与交通串联改善等整修工程供游客参观。[8]

Remove ads

现存遗迹

Thumb
大沙湾石围遗构

大沙湾石围现留存的范围结构群呈现“U”字形,整体为平面型炮台型制,其中保存最为完善的石围遗迹,能够看出石围是以三合土墙上再压砂岩,这些材料具有承受重量及围护的功用。下段则为夯土构造,因有糯米成分,故一般人遂称为“嘛糬城”,此外在近期也发现长形榫口及置放铁件的痕迹,显示石围在完工后曾多次修整。[9]其他清代时期所建之炮台建材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