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溪河阶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溪河階群map
Remove ads

24.88491825°N 121.2890608°E / 24.88491825; 121.2890608

Thumb
大汉溪石门水库后池堰左岸的河阶崖。

大溪河阶群,又称大溪河阶,为台湾北部河阶地形,位于桃园市大溪区,范围以大溪为中心,南至石门,北至新北市莺歌区三峡区[1],为大汉溪河道在不同时期多次下切所造成[2]

形成原因

台北盆地形成前,古大汉溪和古新店溪是独立入海的两条河,大汉溪自源地以降,河道多有曲折,在石门以上呈东西走向[3]。早在台北地区还是一片山地时,大汉溪在石门流出山区后,就直接由石门直接向西迳流入海。台北下陷成盆地后,古新店溪转往北流,同时加速了上游的向源侵蚀作用,源头逐渐向南切割山谷,于是越来越靠近山谷另一边的古大汉溪[3]。大约在三万年前,于石门发生河川袭夺,古新店溪切穿山谷,地势较低的古新店溪将古大汉溪袭夺,大汉溪于石门附近直角转弯,下游的大汉溪改道北流,转向北北东流入台北盆地,现今的桃园台地群是大汉溪被袭夺前所堆积的古石门冲积扇[3]。大汉溪改向后流量增加,侵蚀基准下移,导致河流急速下切,原有的河道因而形成高起的河阶地,遂在大汉溪沿岸有数层与河流平行的直行河阶地形,形成规模庞大之大溪河阶群[4]

河阶层次

从地形上来看,大溪河阶至少历经了四次河道变动,产生了四个不同高度的河阶地[2],最低的一层比大汉溪河床高出约40公尺左右,最高的阶地比河床高出约200公尺以上,也就是古石门冲积扇的扇面[1]

  • 最高阶:大约为大溪广播电台所在的高度[2]
  • 第二阶:面积较小,大致位于大溪聚落南侧的“上田心子”一带,不易观察[2]
  • 第三阶:面积最大,为省道台3线所在地,也是人口聚集最多的河阶面[2]
  • 第四阶:第四阶面则位于第三阶面下方,目前为主要的农作物栽种区,以“月眉阶地”为代表,有二级古迹李腾芳古宅。最低阶则位于现今河道两侧[2]

地名

在大溪河阶群之中,面积较大、较明显的河阶台地称为“坪”,例如:阿姆坪、大溪坪、大湾坪[4]。最高的一阶就是地名为“三层”的地区,次一阶的地区地名就是“二层仔”,最低的一阶也就是“月眉”地区[4]。位于上下阶中间的第二层,既没有上层山区蜿蜒的交通不便,也没有下层洼地的水患之虞,适合开发与居住,因此成为最早开发、也是繁华所在的大溪市中心[4]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