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溪老街
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上的歷史聚落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溪老街是位于台湾桃园市大溪区上的历史聚落群,主要是指位于大溪区上的和平路、中山路以及中央路所留存之历史建筑群[1]。该区域因保存大量于日治时期所兴建之街屋群,因而大溪镇上最具代表性之景点。[2]目前老街上多数已被桃园市文化局登录为历史建筑。并在当地产业发展下进行改建或再利用计画。
沿革

大溪旧名“大姑陷”,雍正年间以前为泰雅族的势力范围,为泰雅语“大水”之意,后来因觉得不吉利而改名“大姑崁”,在因为漳泉械斗而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举家迁徙至此的板桥林家开发下,原本的农业聚落转型成为利用大嵙崁溪(今大汉溪)航运而繁荣的商业市街[1]。后来因当地人士李腾芳于同治四年(1865年)中举,遂将地名改为“大科崁”以资庆祝,不久又改为“大嵙崁”[1]。而由于大嵙崁溪并未像台湾其他内河航运发生淤积,因此成为台湾北部的船运终点站[1]。[3]
后来进入日治时期后,在大正元年(1912年)至大正八年(1919年)实施市街改正,这波改建当中,曾向日本人学习过泥匠技艺的陈旺来、陈三川兄弟[4]将常用于庙宇的剪黏与交趾烧应用于牌楼厝的立面上,引来其他店家及居住人士仿效,使得大溪街的街屋立面充满了繁复的装饰[1]
自1990年代中期,应日常生活及产业发展需求,部分街屋已拆除改建,多数街屋仅保存牌楼立面及骑楼空间,由于受到纪录片《大溪之宝》之社区等街屋立面保存运动的影响,大溪居民则自发性成立大溪区历史街坊再造协会”以及乡镇市公所自行筹设之财团法人大嵙崁文教基金会,主要凝聚居民共识推,动街道美化、建筑保存以及相关项活动,以及对于在地历史之保存和文献。并于1998年率先推动“大溪和平路美化工程”,后于2000年,和平街老街被选为台湾历史建筑百景的第62名。[5]
近年,大溪老街多数建筑群已经完成修缮工程,其老街沿路设立专卖店、小吃店和木制品店等文创产业,并在当地经营业者以及桃园市文化局发展下,多次进行民间历史老屋进行改建或再利用,并发展不同合作模式,与周围之历史建筑群以振兴地方艺术文化和产业经济。[6][7]2018年至2020年则推动“大溪好生活”再造历史现场计画,配合历史街区塑造,建置愿景基地进行修复、整治及活化计画。[8][9]
2022年,大溪老街在桃园市政府规划下进行骑牌楼修缮及夜间照明工程。[10]
Remove ads

1846年,大溪居民们为了使街道能与码头有所联系,李金兴家族曾辟建了一条小径让码头苦力的人们运货,这条小径即今之“月眉通路”[1]。并作为连结月眉河阶面至大溪街区的重要通道使用,后在日治时期于现今和平路38、40号之间留一店面铺设石板作为通路入口。
1999年,月眉通路因配合大溪老街城乡风貌改造重铺石板,经居民争取保留前段约20公尺部分旧步道作为历史轨迹,然而重铺的石板于2013年又铲除铺设青斗石,当前存留的古道非常简短。仅存留一座300公尺主要路径、少许遗构及一座石头公遗迹供人参观。[11]
建筑设计
大溪老街至今所保存的建筑群,基本是自日本大正元年(1912年)12月开始,桃园厅长西美波由台湾总督府规划之“大嵙崁街市区改正计画”[12]将由清代发展起来的大嵙崁街聚落进行拓宽马路,取代以往道路曲折狭窄,且卫生环境不佳的空间,也对于聚落建筑物进行整建成牌楼立面,均需统一装饰门面规范的工程,在改正统一通道宽度与地坪高度后,在地居民也开始自行兴建牌楼立面。
受到20世纪日本本地进行西方建筑思潮影响,此时阶段兴建的大溪建筑,基本采取装饰自巴洛克艺术开始的西式古典主义、包括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建筑、拟洋风建筑提倡的概念,运用至牌楼设计,并受到原始闽粤建筑影响采用大量立面弧线,此外也受到日本建筑师辰野金吾设计案例中采用红砖与灰白色系饰带,被称为“辰野风格”或“辰野式”影响,使得大溪建筑具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结构。
在立面部分,除了加入西式古典装饰语汇外,大溪老街的建筑物时常于山墙上增加汉文化图腾、家族、奖杯、勋章、奖状等象征物件,并在变化上具有山尖形、半圆形及圆弧形、阶梯行平顶、水形、内凹弧尖形、如意形、水波形风格。在装饰上则则共分加工材料及装饰材料。其中多数建筑使用红砖、洗石子结构,并在立面装多数装饰洗石子、磨石子、彩绘泥塑、剪粘及贴瓷砖,牌楼顶端的装饰性柱子、山墙的上端,则多以柱头或塑像来收尾,其造型上会变化多端,山墙中央通常则设立匾额文字,并记载店号、姓氏等资讯。[13]
历史建筑列表
大溪老街的街区是由今和平路(昔日之下街)、中央路(上街)、中山路(新南街)、草店尾、后尾巷等所组成,其中上街、下街是商业区,新南街则是高级住宅区,草店尾街与后尾街则是劳工们的住处[14]。当前全区域共保存约196栋建筑,其中约有22栋建筑已由桃园市文化局登录为历史建筑,为下者建筑: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
乌衣旧族(中山路33号)
-
谦玉(中央路)
-
下街建筑的拱圈
-
再生堂药行(和平路49号)
-
源隆(和平路51号)
-
永春、福森(中央路)
-
文华堂(和平路63号)
-
燕居(中山路11、13号)
-
雅趣(和平路90号)
注释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