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花蚤科

甲虫的一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花蚤科
Remove ads

大花蚤科(Ripiphoridae,早前拼法 Rhipiphoridae 为误拼[1][2])是鞘翅目下的一科,英文俗名为“wedge-shaped beetles”,指称其体态为楔形。大花蚤科是鞘翅目里特别的成员,他们通常是过变态英语Hypermetamorphosis拟寄生性昆虫,这点和芫菁科相同。大花蚤科的寄主随不同的亚科而异但宿主通常是蜜蜂胡蜂,但有些则会选择蜚蠊和甲虫当作宿主[2]

事实速览 大花蚤科,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物种描述

本科成员的形态相当复杂,有的类群类似大型的花蚤英语Mordellidae,有的则像膜翅目昆虫,也有的自成一格。大体而言,本科成员头小胸大、触角成栉角或扇状、翅鞘短、足修长[3]。其下的属有AllocinopsRhipistenaSharpides等等[4]

分类学

本科传统上分类为 6 个亚科,然而近年鞘翅学者们普遍引用 Falin 在 2003 年未正式出版的博士论文中的五个亚科及其属级分类系统[5]。在亲缘谱系方面,有些人认为其与芫菁科接近,有些则认为是花蚤科英语Mordellidae的近亲,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则偏向支持本类群与花蚤科的近缘,并阐明大花蚤在拟步总科的基群位置 [5][6]

生态学

以膜翅目昆虫为宿主的物种通常会将卵产在花上。初生的幼虫会立即变成活动力强的闯蚴 (planidium)以等待宿主的造访,宿主蜜蜂造访时,闯蚴会附著在蜜蜂身上并随著它回到巢中,接著在巢中离开蜜蜂并寻找一个被宿主幼虫占据的育幼室,闯蚴随即进入宿主幼虫的躯体,改变自己的外皮和形状并保持休眠状态,宿主幼虫化蛹后他们苏醒并开始进食,吃掉整个宿主的蛹,接著完成变态的过程并从宿主的巢中离开并交配、产卵[4][7]

古生物学

已知的大花蚤化石物种相当稀少,多数为新生代的琥珀化石纪录,中生代的化石纪录包含了在中白垩纪的法国琥珀发现的 Paleoripiphorus deploegiMacrosiagon ebboi [8],在下白垩纪的缅甸琥珀中发现的 Cretaceoripidius burmiticus [9]Flabellotoma heidiae ,以及疑似 Paleoripiphorus deploegi 的物种[10]

目前本科已知最古老的化石纪录则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娲皇始源大花蚤,可追溯至约1.65 亿年前的侏㑩纪时期,从其形态学和古昆虫学研究,研究人员推测本种可能已建立与朽木栖甲虫的寄生关系[5][11]

其他图像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