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连历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连历史,为关于大连的历史,其中包括现代大连(Dalian / Dairen)、近代达里尼(Dalniy)及其更早的行政管辖时期。其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文明[1]。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11月25日) |
简介
大连地区先后历经了9个民族政权的统治,分别是汉族(包括汉族前身)的燕、秦、西汉、新、东汉、魏、西晋、唐、明、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鲜卑族的前燕,氐族的前秦,扶馀族的高句骊,契丹族的辽,满族(包括满族前身)的金、清,蒙古族的元,俄罗斯族的俄罗斯和大和族的日本。大连地区没有历经过被其统治的主要政权,除了夏商周,还有东晋、南北朝、隋、宋以及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
时间
远古时代,大连位于海底。大约于7万年前,海平面下降50多米,大连、朝鲜半岛、山东半岛露出海面,形成新大陆“胶辽古陆”。大约于3万年前,海平面再次下降140多米,日本列岛同胶辽古陆相连。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的青丘部族先民,由猎人转变为渔民,遍布长海、甘井子、旅顺口、普兰店的安波镇、瓦房店的长兴岛、庄河的黑岛镇。其中的一支先民与山东半岛的夷人融合,于前14世纪,在其首领盘庚的率领下,迁移到了河南的安阳一带,建立了殷王朝。
相土从今辽东一带移居河南商丘,开辟了蓬莱至大连航线。至帝辛时期,大连地区社会已转化为方国,以双坨子遗址为例,该地区已深受山东岳石文化影响。商末时期,辽东半岛出现大量石棚,并出现大量墓葬器具,其中反映当地古人以捕鱼采贝为生业,并逐步转为农耕与畜牧业等。
春秋时期,大连地区青铜文化日趋繁荣,其代表性作品为青铜曲刃短剑。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为开发辽东,向辽东地区批量移民,其间齐国还出兵伐山戎以救燕国。齐灵公六年(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国(今胶东地区),莱国人战败后渡海逃亡,大规模移居辽东半岛及大连地区。此外,黄河下游一带居民逢战乱和荒年也沿上述路线避难辽东。大连地区出土的西周末、春秋时期的重要文物除青铜短剑外,还有铜凿、铜斧、铜刀、铜矛、铜镜及陶器等,均为当时移民潮的依据。
燕国的崛起,使得大连地区在内的辽东成为燕国领地。自战国时期燕昭王在辽东设置“辽东郡”以来,一直到秦汉时期,大连地区都属辽东郡辖区。
西汉时期大连地区设置“遝县”,三国时期又改称“东遝县”。大连地区在晋时称“三山”,在魏之前是由汉人公孙氏(历三代四主: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189年~238年)统治的辽东。晋指由汉人司马氏统治的西晋,燕指由鲜卑人慕容氏统治的前燕,秦指由氐人苻氏统治的前秦。
在内地先后由南北朝以及隋朝统治的时候,很长一段时期,大连地区一直处于扶馀人高氏统治的高句骊时代。唐朝初期,大连地区归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的行政辖区。大连地区在唐朝时称“三山浦”。
辽朝时,大连地区属东京辽阳府的辖区。辽设苏州、复州。金改苏州为金州。元设金复州万户府。明设金州卫。清设金州厅。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频繁骚扰大连地区沿海,1858年,英军占领旅顺口,1860年撤离。旅顺的英国名亚瑟港(Port Arthur)即是来源于声称首个发现此地的英军将领名字,而海图则根据当地名称将大连湾标为Dalianwan。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旅顺建设号称东亚第一军港的海军基地,并在大连湾修建大量炮台。李鸿章在修建炮台的相关奏折中提到“大连湾”,是为此名首次出现于官方文件中。同时又移熊岳副都统衙门于金州,使金州成为辽南要地。1897年,沙俄设计师揣著法国巴黎的城建图纸来到了大连,想在这里再建立一个以广场为主的城市,并且给他起名“达里尼”,意思是“遥远的城市”,一个远离俄国首都的地方。1905年(明治38年),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根据大连湾的名称把“达里尼”改为“大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旅顺港和大连港根据雅尔塔密约由苏军进驻,史称苏占旅大。1955年苏军将旅大转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至今。
Remove ads
地名
参考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