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契丹 (中国称号)

中国的别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契丹 (中国称号)
Remove ads

契丹蒙古语ᠬᠢᠲᠠᠳ汉语拼音字母Hîtad察哈尔音:xɪtɑ̆d;突厥文𐰶𐰃𐱃𐰪 k̂ᶭyt̂ñK̂ᶭîtañ,或拼𐰴𐰃𐱃𐰪 k̂yt̂ñK̂îtañ;西方诸语言:Cathay、Catay、Catai)是长期以来蒙古人、中亚突厥人、东斯拉夫人中国汉族称谓之一。最早且最具影响力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作品是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将元朝称为契丹(Catai,拉丁语写为Cathay),指物产丰富、遍地黄金的东方之国。

Thumb
1459年制成的弗拉·毛罗地图中右上角的"Chataio",即葡萄牙语的“契丹”。

中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理解不甚准确[1][2],中国北方是由游牧民族逐渐汉化而成的文化交融之地,带有汉文化特色但未完全被儒家思想同化,呈现出另一种文化样貌。

如今,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仍在各种场合普遍使用契丹(КитайҚытай)一词;维吾尔语中也可称中国为契丹(خىتاي),但目前在中国大陆已成为过时的用法,多用于中国境外的维吾尔人[3]

Remove ads

渊源

在蒙古接触中原之前,契丹族已经部分汉化。辽国(契丹国)对于当时的北方民族而言成为汉文化的代表并进入蒙古语。而西辽依然保有着较高的汉化程度,并以K̂ıtañ形式进入诸突厥语,替代突厥语对中原民族的原有称呼桃花石(拓跋)。

“契丹”在九世纪之后,成为对中国北方的认知与称呼。中亚、西亚与东欧地区的文献中经常以“Khitan”(契丹)来称呼中国北方。此名称源于统治中国北部的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公元907–1125年),其势力范围涵盖现今中国北方及蒙古等地区,加上其统治范围东起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有效地隔断了中国南方的汉人政权与中亚和西亚的直接联系。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 20 至 234 章代表了对亚洲的实际描述,将中国北部称为“Catai”(契丹),中国南部称为“Mangi”(蛮子),成为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与别称。

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此时的中国已在明朝统治下实现统一。利玛窦通过与中国学者和官员的交流,逐步确立了“中国”取代“契丹”的称呼,进一步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在他的著作《中国札记》中,利玛窦写道:“今天我们通常称呼这个国家为Ciumquo(中国)或Ciumhoa(中华)。”他在1605年寄回意大利的信函中断定中国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契丹”。[4]最早出现于蒙古帝国称呼金朝统治下的华北地区,而不包括“蛮子”等南宋统治下的中国南方[5]

无论是英语中的Cathay还是当代俄语中的Китай,从词源上讲均来自辽代国号“契丹”。这一词义因13世纪蒙古的西征逐步扩大,而蒙古人称中国北方为契丹,通过突厥语民族转手给欧洲人,该词泛指中国。在蒙古人统治下的地区以及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交往的国度,都已习惯用契丹来称中国。也有一说为,西辽君主耶律大石契丹人)发起的卡特万之战使塞尔柱帝国联军惨败,之后“契丹”之名声震西域,威名远播亚欧大陆,“契丹”一词便成为中亚、阿拉伯地区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的人民对中国的称呼。[6]克拉维约东使记》中提到公元1404年,西班牙公使克拉维约撒马尔罕觐见帖木儿汗,他就用契丹来称呼中国。大部分欧洲人从15世纪开始称中国为契丹,这并非源自契丹强盛之故,俄罗斯伊凡三世(1440年-1505年)开始学习西方文化,俄罗斯按照当时给欧洲部分国家的说法,故把习惯称中国为契丹的方式传入东欧。在金帐汗国时期,很多突厥语和蒙古语的词根和词汇进入了古罗斯的语言,蒙古人称中国北方为契丹,后该词泛指中国,而俄罗斯受鞑靼蒙古的桎梏近250年,加上蒙古帝国武力强盛,国祚长久,也按照蒙古人的习惯称中国为契丹。[4]

Remove ads

辨义

在蒙古语中,Hîtad本为Hîtan(契丹)的复数,今契丹的复数被重写为Hîtanûûd,而Hîtad用作表示汉族的单数形式,其复数读作Hîtdûûd。

所有现代突厥语均已完成ñ→y语音转变,K̂ıtay或借自蒙古语的K̂ıtad表示中国及汉族,而使用新借入K̂ıtan或Kitan表示古契丹。俄语借自ñ→y语音转变完成后的突厥语言,故使用Kjitaj表示中国及汉族,Kjitanj表示契丹;英语亦然

演变

“契丹”这一称号在由东向西的传播中逐渐演变:

应用

现时前苏联突厥语族斯拉夫语族的多数语言中仍把中国称为“契丹”,如俄语中的Китай。在英语中,由Khitan演变而来的Cathay也是中国的雅称,但多用于诗歌中。这个词语在汉语中有时译为“国泰”,如中华民国国泰世华银行(Cathay United Bank)、香港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国泰电影院(Cathay Theatre)等,另外上海的华懋饭店译作Cathay Hotel。

维吾尔语中对汉族人的贬称“黑大衣”,来自俄语契丹的转写[7]

流行文化

全军破敌:战锤3》的阵型“Grand Cathay”,被认为指代作品世界中的中国的对应国。[8]

参考文献

注释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