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好奇心日报
网络媒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好奇心日报是中国大陆的一家已经停止运营的数字媒体。主要依托网站、移动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和邮件订阅等途径传播其报道。于2014年由第一财经周刊创始人之一的伊险峰创办。其口号为“好奇驱动你的世界”。[1]
概览
好奇心日报主要报道内容涵盖商业、社会、文化、科技、生活、娱乐、游戏、时尚等方面,同时有“好奇心研究所”发布各种投票、调查。与中国大陆风行的个性推荐化新闻产品不同,好奇心日报采用杂志化的反个性推荐模式,新闻更新较一般媒体缓慢,但选材、内容品质普遍较高。[2]
其报导定位于“商业洞察”、“生活方式”、“年轻中产”[3],并将严肃内容以通俗方式呈现,内容与可读性并重。文章内容有年轻中产所拥护的自由主义倾向[4],曾报道北京当局清理低端人口事件,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当天以介绍20本有关自由的书的擦边球形式作纪念[5]。在2019年8月末恢复更新的公告中,其写到“自由的灵魂,比那些东西重要”[6],“那些”代指商业上曾经成功的该网站。
2018年,其移动端月度独立用户数为8万台左右,网页端用户在107万人左右。[7]
整改风波
2018年7月13日,上海市委网信办发文称“接网民举报,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上海非法开展新闻信息服务活动”,该公司“非法组建‘新闻采编团队’,在‘好奇心日报’网络平台上违规提供时政新闻信息服务,开设原创新闻栏目、刊登大量外媒时政类文章”,并发出整改通知书[8]。在这之前,好奇心日报经常转载的媒体有纽约时报等。并发出一些可能与“主旋律”不同的,在中国大陆可能认为尖锐的声音。另外,在整改前该平台部分文章的评论中,一些用户称好奇心日报为“勇敢的心”。在此年7月份,该媒体除时政外其他栏目并没有停止更新[9]。
2018年8月3日,上海市委网信办和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约谈好奇心日报,认为该平台有“未经许可长期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开设原创新闻栏目、组建‘新闻采编团队’等问题”,违反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责令其进行一个月的整改,并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帐号禁言[10][11]。好奇心日报发布公告表示,将应网信部门管理要求[12][13]。此次整改从2018年8月3日15时至9月2日15时,下架移动应用并全平台停止更新,删除了部分文章,减少了部分栏目和涉及时政的内容,比如“卫星新闻”[14]、“2017故事”[15]等栏目。
2018年9月2日整改结束后,仍然能看到一些独立的报道,并加入了新栏目“历史上的今天”。
2019年4月22日,部分网民发现在中国大陆苹果应用商店中,好奇心日报被下架,安卓应用商店中,无法进行下载。[16][17]
2019年5月27日,好奇心日报宣布停止更新三个月,移动应用在中国大陆全面下架,并关闭评论功能。但在这三个月的新文章仍可在好奇心日报旗下的一个名为“好奇怪”的移动端应用中被查看到[18]。在这之前,这个应用是一个壁纸分享软件[19]。
2019年6月13日起,在微博和推特有传闻好奇心日报团队已解散。6月18日,好奇心日报承认,由于内容的减少和广告收入预期的降低,紧缩了团队的规模。[20]该媒体总编辑杨樱表示,政府对于批判性报道的干涉正在削弱《好奇心日报》的业务[21]。
2019年8月28日零时,好奇心日报宣布恢复更新,剩馀保持更新的栏目只保留四个——“大公司头条”、“城市早报”、“为什么读书”、“好奇心研究所”。并新增栏目“蓬皮杜”。对于平台上文章的评论,有别于之前,将在每天在10点半和下午15点选择性放出。[6][22][23]此篇更新通告发布不到两个小时之后,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显示为“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24]。并且,在另外几个小时之后,其移动端应用和网站中的相同文章均无法被看到。而截至12月31日,该应用在中国内地应用商店未上架。
2020年11月13日,好奇心日报在最后一次更新后销声匿迹,其客户端、小程序、官方微信公众号与新浪微博[25]均已全部停止更新,其官方网站[26]打开后提示502 Bad Gateway。
2022年12月,好奇心日报官方微博恢复活动,微信公众号“小鸟与好奇心”恢复更新[27]。
Remove ads
另见
- 小鸟文学
- 伊险峰
- 杨樱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