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如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如画(Picturesque)是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于1782年在《怀河及南威尔斯部分地区观察记》中引入英国文化辩论的一种美学理念。该书主要与“如画之美”相关,创作于1770年夏季,是一本实用书籍,指导英国的悠闲旅行者“以如画之美的法则来审视一个国家的面貌”。 “如画”与哥德式和凯尔特式美学和文化脉络一起,构成了18世纪新兴浪漫主义思潮的一部分。

“如画”一词需要结合另外两种美学理念来理解:美与崇高。18世纪最后三分之一,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美学理念受到了关于美与崇高体验的论述的挑战,这些论述涉及非理性因素。美感经验并非仅基于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而做出的刻意、有意识的理性决策。例如,它可以更自然地作为涉及非理性欲望的本能反应而产生。例如埃德蒙·伯克在其1757年出版的《我们对崇高与美的观念起源的哲学探究》中指出,柔和的曲线能够激发男性的性欲,而崇高的恐怖则能够激发我们的自我保护欲望[1]。
“如画”的出现,是美与崇高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理想之间的调和,展现了这两种理性理想化状态之间存在的可能性。正如托马斯·格雷在1765年描写苏格兰高地时所写:“群山令人心醉神迷…。只有上帝创造的这些怪诞之物,才懂得如何将如此之美与如此之恐怖融合在一起。[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