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妮娜·列别杰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妮娜·米哈伊洛芙娜·列别杰娃(俄语:Нин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Лебедева,罗马化:Nina Mikhaylovna Lebedeva,1895或1896年—1920年7月9日),曾经使用过基亚什科[注 2]这个姓氏,雅科夫·特里亚皮岑之妻,也是他的游击队参谋长,庙街事件的屠杀共犯之一,最后与特里亚皮琴一同枪决死刑[3]。
Remove ads
生平
1925年10月9日,由“政治犯朱可夫斯基-朱可”[注 3]发表在西伯利亚之光杂志第4(5)期的一篇文章《给编辑的信》,描述了列别杰娃的生平简介但是部分内容有待查证,作者很可能是革命人士作家约瑟夫·朱可夫斯基—朱克。
这篇文章内容表示,她在1896年出生在资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铁路技术人员,列别杰娃原本在莫斯科的体育馆学校学习,参加戏剧活动被学校开除,转而进入奔萨的一所艺术学校,在当地参加了社会革命组织的事务。她接触到社会革命党人士,参与企图刺杀奔萨省长的恐怖活动,她被逮捕定罪流放到外贝加尔州服刑尼布楚刑事劳改,此时大约才15或16岁。
1916年,她与她的两个姐妹维拉[注 4]以及娜杰日达[注 5]一起被逮捕。二月革命后被释放,极积参与赤塔工人代表苏维埃[注 6]的工作。1918年4月3日,布尔什维克在选举中取得连任赤塔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多数席位,之后决议把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驱逐出苏维埃[4],此时列别杰娃逃往阿穆尔州成为地下革命组织的成员,在海兰泡逃脱逮捕后搬到伯力参与当地的地下组织,但是当地的革命失败。1919年10月,她加入游击队。1919年11月2日,在阿纳斯塔西耶夫卡举行第一次党派大会,她自称为基亚什科,这个名字取用自不明来源取得的护照证件。
在庙街的对日战争,她使用的名字是妮娜·基亚什科,庙街事件大屠杀之后,白军散布谣言说她是安德烈·基亚什科的亲属,谣言目的主要是打击她在游击队的权威与声望[5]。
Remove ads
- 她在劳改期间,外贝加尔州军事总督安德烈·基亚什科与妻子叶莲娜·伊凡诺芙娜·基亚什科[注 7][6]一起收留她,可能有远亲关系或是学生,但是《给编辑的信》[5][注 8]}}强烈表示列别杰娃与基亚什科两人毫无任何关系。
- 她可能与玛丽亚·斯皮里多诺娃一起在外贝加尔州服刑,但是无法证实。
死亡

庙街事件之后,特里亚皮琴与他的游击队不敌日本军队强大攻势,撤退到达柯比村,伊凡·吉洪诺维奇·安德烈耶夫[注 10]领导叛变,逮捕特里亚皮琴与他的支持者以及列别杰娃,召集红军代表与柯比村民一同召开审判法庭,称为“第103号审判”[注 11],随后她与特里亚皮琴以及21名游击队成员,总计23人一同被枪决,还有33人逮捕入狱,其馀被逮捕的人员最后释放。[7]
注释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