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姬声雅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姬声雅士(Gay Singers)是香港一支无伴奏合唱组合,正式成立于1994年,是香港最早期成立的无伴奏合唱组合之一,亦被誉为“香港最为人熟悉的无伴奏合唱组合”[1]。
名称由来
姬声雅士各成员均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音乐系(部份替补成员除外),其中、英文名称均包含了多重意思。“姬声”、“雅士”代表女、男团员;粤语中“姬”与“基”同音,突显所有成员皆是“崇‘基’人”[2];英文名称方面,"Gay"与粤音“基”同音,有“快乐”之意,代表组合的风格开心谐趣;"声雅士"的粤音与英文"singers"(歌者)接近[3]。
发展过程
根据“姬声故事:二十周年团庆说唱会”内述史部份,姬声雅士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 学院期(1994-1998上半年)
顾名思义,在这时期内,所有姬声雅士成员均为学生,演出场地亦只在校园内,人数及阵容每次均不同,然而几位主力成员都有参与大部分演出。一如外地类似组合,姬声雅士当时以小合唱团形式合作,每声部由数人同唱,演出时不需音响设备。
(2022年10月19日, 姬声雅士于社交媒体表示当日为其28岁生日,因此其正式成立日期应为1994年10月19日。)
- 固定人脚期(1998下半年至2003)
1998年起,八位较活跃成员陆续毕业,并决定组成一支有固定成员、一人一声部的组合。不少打响名堂的事件,如春田花花音乐会、接受香港电台《铿锵集》访问、出版首三张CD及EP、在香港无线电视《欢乐满东华》里与张学友合唱等,都在这几年内发生。
- 调整期(2004-2006)
由于有成员因不同原因退团,姬声雅士于这几年间运作困难,所有八声部歌曲难以在短时间内改编成五或六声部演出,故此只能作零星演出,部分成员改以私人身份或"姬声雅士成员"名义主持工作坊及讲座等。然而,在此时期内,他们仍接受了香港有线电视《拉近文化》、亚洲电视《慧珊时尚坊》等访问,只要无需唱太多歌曲,组合仍是乐于参与各类活动。
- 人声乐队期(2007至今)
随著到外地留学的成员(如邵天慈)返港定居,加上新一批五或六声部的歌曲编成,姬声雅士再度活跃于演出,并在音响控制师协助下,于编制方面朝人声乐队(vocal band, 即把低音调得较沉厚、应用较多人声敲击、演唱较多流行风格歌曲的无伴奏合唱组合)方向演变。此外,自2007年起,姬声雅士亦开始于港澳以外地区演出及教学,部份非商业性演出,由民政事务局艺术发展基金赞助。
成员冯国东于“姬声故事:二十周年团庆说唱会”中说他们暂未有计划冲出亚洲,因部份成员的儿女还小,不便远行。
Remove ads
活动
姬声雅士一直致力推动香港的无伴奏合唱发展,除举办音乐会外,更主办(或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工作坊、交流会及短期课程等,又于2009年成立“姬声雅士阿卡贝拉发展基金”,为新成立或年青的无伴奏合唱组合提供支援[4]。此外,姬声雅士亦透过不同的传播媒体,包括电视节目、报纸及杂志等,推广无伴奏合唱。[5]
除本港外,姬声雅士亦曾多次应邀到国内外不同地方演出,包括南韩、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新山及吉隆坡、台湾、哈尔滨、天津、北京、上海、厦门、武汉、西双版纳、深圳、顺德、广州和澳门[6]等。此外,姬声雅士亦曾与交响乐团、舞蹈团及话剧团等合作,包括香港小交响乐团[7]、本地剧团“人间搞作”[8]等,又制作短片及音乐录像(MV),探索无伴奏合唱与其他演艺形式作跨界别合作的可行性。
2014年5月25日,姬声雅士于香港兆基创意书院举行了“姬声故事:二十周年团庆说唱会”(连展览)[9],此节目于同年11月23日于赛马会黑盒剧场重演。此外,又进行“20周年团庆巡回演出”,到香港以外共九个城市演出。
2017年起,姬声雅士推出“劲娘金曲系列”(灵感来自许多年前的电视节目劲歌金曲),每月于YouTube发布一首老套歌曲(即广东话所谓娘歌)。[10]
2019年,姬声雅士再于香港兆基创意书院举办音乐会,主题为“开团柒件事”,庆祝创团25周年。
成员
曾参与的重要演出[11]
已推出的唱片
已推出的歌谱
已发表MV及其他片段
外部链接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