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廉·尤特莫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廉·查尔斯·尤特莫伦(英语:William Charles Utermohlen,1933年12月5日—2007年3月21日),美国具象艺术家,知名于1995年确诊阿兹海默症后所绘制的自画像。尤特莫伦的职业生涯从1957年持续到2001年,其画作被浓缩成六个时期。《但丁时期》(1964-1966年)受到但丁《地狱》的影响;《哑巴时期》(1968-1970年)和《对话片段》(1989-1991)等系列依据他的早期记忆。
尤特莫伦生于南费城的第一代德国移民家庭,1951年获得奖学金进入费城美术学院。服完兵役后,他于1953年赴西欧进修。他在那里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家的作品获得灵感,接著于1957年从美术学院毕业。他于1962年迁居至伦敦,并于1965年与艺术史学家派翠西亚·雷德蒙结婚。1972年他搬到麻萨诸塞州,担任阿默斯特学院艺术科教师,然后在1975年返回伦敦。
他自1991年开始出现失忆征兆。1995年被诊断出患有阿兹海默症后,他开始著手创作一系列自画像,直至2001年无法再提起画笔。他于2007年3月21日去世,享寿73岁。在其作品刊登于2001年《柳叶刀》杂志后的几年间,尤特莫伦的自画像已陈列于包括芝加哥和伦敦在内的多个艺术展。2019年奥斯卡奖入围短片《勿忘我》受其自画像启发创作。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威廉·查尔斯·尤特莫伦于1933年12月5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南费城第一代德国移民家庭[1][2],是家中的独子[3]。1951年,他获得奖学金进入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并接受现实主义艺术家沃尔特·斯图普菲格的教学指导[4]。尤特莫伦于1953年服完兵役[5],其中包括在加勒比地区的两年。退伍后不久,他赴西欧深造,游历义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国,期间所见的乔托·迪·邦多纳和尼古拉斯·普桑的作品对他影响甚钜[6]。1957年,他从美术学院毕业[7]。
死亡
尤特莫伦于2000年12月起[8]。2002年,他不再绘画,2004年住进路易丝公主疗养院[9]。2007年3月21日,他因肺炎于哈默史密斯医院病逝,享寿73岁[10]。遗孀派翠西亚表示:“实际上他早在那之前就已经不在了,比尔于2000年逝世,那时疾病意味著他不能再绘画。”[11]
建树
尤特莫伦的自画像在2001年登载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中后引起人们的关注,该论文经常被认为推动了作品的流行[12][a]。 据徐锡称,这些肖像已被标示为“他职业生涯的焦点”[14]。
评论者将尤特莫伦的作品和文森·梵谷、巴勃罗·毕卡索和爱德华·蒙克类比[15],一些作家也将这些自画像和马温·皮克的插图相比拟[16]。赛尔表示,尤特莫伦的作品为观众提供了“对大脑衰退影响的独特写照”[17]。他早期自画像的存在(让观众可以创造出他精神衰退的延时摄影)[18],以及他的作品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思想难得一见的想法,是促成他越来越受欢迎的两个方面[19]。2019年短片《勿忘我》以自画像为灵感,获得202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20]。
另见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