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妈灵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妈灵宫,是位于台湾苗栗县后龙镇南港里赤土崎的庙宇,为从阴庙转变。庙产还有一座祭祀蒋中正的神殿,乃电影《大佛普拉斯》场景之一。
传说
在尚未有纵贯线与滨海公路前,地形背山面海的赤土崎,为当地主要枢纽道路,从此往北越过后龙溪可进入后龙市区,往南可经白沙屯进入通霄。但因赤土崎偏远、平时人烟罕至,加上过去竹林之中有一万善冢,因此造成行人更加恐惧[1]。 地方相传早期有人路过赤土崎此地常见异象,甚至连马都会浮燥不安,因此经过此地都会洒金银纸祈求平安[2]。还传说行人在黑夜中时常见有一男一女趋前引导,不论行人脚步或疾或缓,引导者的背影皆与行人保持一定距离,直到走出赤土崎的道路后,该对男女才骤然消失,地方遂咸认为万善冢显圣引路[1]。
当地从事渔业营生的居民也会对万善冢许愿丰收。〈厉鬼变正神:论后龙赤土崎“妈灵宫”大众妈信仰的变异〉作者蔡承甫的外祖父表示,早年万善祠尚未改建时,下大雨前或台风前的黄昏就会看见此地出现一颗火球,居民认为在预示风雨即将来临须严加提防。另外还传说一位商人,途经万善义附近时,若见到一男一女站在路旁,该日生意必定大佳。商人遂发愿生意稳定获利后,便要雕塑神像供奉,后来果真应验,因此成为妈灵宫第一代金身的由来。[1]
Remove ads
沿革
台湾日治时期,居民在赤土崎地区挖出不少白骨,遂集资兴建小庙供奉[2][3]。建庙时间为1930年,称为“大众庙仔”、“万善祠”,1950年代出现“大众妈庙”之称[1]。
1960年代,庙体从原先不具门神的三面壁建筑,更改为有门神的三川殿样式,灵骨移往庙后,并去除原本“万善诸君印”的庙印,还立有雕有龙凤石柱、加装五营神将,象征著主祀神地位提升,不再是万善祠,更改庙名为“妈灵宫”[1]。1988年5月10日,观光局邀集相关机关举办西滨公路勘察总检讨,初步决定在沿线五十八处游憩据点选选入优先办理的三十二处,苗栗县的有崎顶海水浴场、中港游憩区、后龙海滨游憩区、妈灵宫与苑里海水浴场这五处[4]。到2012年报导时,该庙主委翁隆吉表示,已历经三次重建[5]。
祭祀
在此庙兴建之前,居民认为万善冢所葬是战亡遗骸,常会不定时挑饭担前往祭拜。建庙后,有些不愿意奉祀家中先人者亦会将其骨骸混入墓室,事后传说先人托梦表示无法习惯军中生活。后来1960年代时,信徒用辇轿来扶乩,认定主神大众妈的姓名为“王宝英”、又名“金娘”,是乾隆皇的第九位皇妃,奉皇诏带兵来台湾平定反清势力,在淡水登陆时结识一名叫“刘玄祥”的人士并让他作开路先锋,后往南征到大安溪便节节败退,于赤土崎遭反抗埋伏、全军覆没,往后得此风水上“卧犬穴”的帮助,得以显化助人,还蒙受玉皇大帝册封,领有玉旨普化济世。[1]
庙因此扶乩,遂改造庙宇,脱离原来厉鬼祭祀。在初一十五中午举行的犒军仪式,焚烧纸钱早期从本来仅有更衣、银纸,改为大百寿金以及寿金,以此凸显神格,反映与阴兵的差异。居民亦会到这里点光明灯、安太岁。对此神话产生与神格转变,蔡承甫评论这是民间社会想像历史的常见模式,藉皇妃增添贵族荣耀,使地方社群找到相互投射的互动想像,使地方关系更加紧密。[1]
以农历一月十六为大众妈诞辰[1][3]。其福品是掷筊决定,如2012年是以后龙米为底,加上寿面、柑橘、龟饼、红印泥、原子笔此六样福品堆叠,其中原子笔则有取之不竭之意[3]。庙方总干事张海桐说,早年物资缺乏,每逢大众妈圣诞,信众就用过年才有的粿粹制作称为“鸡母狗仔”等地动物造型的粿以敬神或还愿,后来越做越大,逐渐演化成龟饼[5]。
蒋公庙
1979年,通霄洪姓镇民在此庙旁购地兴建两种建筑外观为传统的寺庙,其中一座祭祀蒋中正,另一座为城隍爷、包公[6]。内部多处隔间,兴建完成后,该人也搬进庙内居住[7]。中国国民党后龙民众服务社指出,该庙主曾对党部陈情争取补助,但中央党部派员实勘后,认为并无史迹保存价值遂未予补助[6]。该人去世后,后代因无力承接,将土地、庙卖给妈灵宫成为庙产[6][7]。在2002年新闻时,庙方只对城隍庙内的神上香,并说将来要利用这块土地时,会将蒋公庙、城隍庙拆除[6]。不过2016年报导时,庙方张海桐表示,庙方陆续买下邻近持分地,总面积达一甲,未来将有整体规画,中正堂也还不会拆除[7]。
导演黄信尧选用此中正庙做为《大佛普拉斯》剧中人物祈福躲祸的场景。他表示整间庙因为实在太过荒谬,所以旁白就故意用“极简风”来表示这座庙的怪诞荒谬。[8]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