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孔繁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孔繁灝
Remove ads

孔繁灏(1806年3月21日—1862年11月11日),文渊伯海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四代嫡长孙,父为衍圣公孔庆镕

事实速览 孔繁灏, 孔子第七十四世嫡长孙 ...
Thumb
孔林内的孔繁灏墓

生平

孔繁灏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二月初二日午时,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袭封衍圣公[1]:14。道光三十年(1851年),清文宗咸丰帝即位,孔繁灏进京庆贺,陛见七次,获赐御撰《朱子全书》、《渊鉴类函》、《历代通鉴辑览》等书[2],及文宗亲题“德齐万载”匾额一幅。同年,洪秀全起事,席卷华南。孔繁灏积极捐输,支援清廷[3]咸丰三年(1854年),清文宗至太学行“临雍大典”,释奠先师孔子,孔繁灏率领颜、孟、曾等家族的世袭五经博士进京陪祀[2]。钦赐朝帽朝衣缎匹等,晋太子太保,赐给御制诗章。同年,捻军兵临曲阜,孔繁灏亟令守卫百户,小心防范,加意巡查[3]。十年(1860年)九月十六日,捻军进山东曲阜县境,有曲阜县民广沅昌、广三、宋七、桂西桢、桂西橘等人配合捻军,借机反抗孔府;捻军在曲阜县焚掠,逼近县城[4]:186-187。与此同时,宋继鹏率领白莲教徒数万人于邹县东北起事,往来邹县泗水曲阜之间。孔繁灏一面向山东巡抚兖州总兵谘文,详细报告了白莲教叛乱情况,请官府尽快剿灭,一面派探子侦查消息,组织团勇自卫。

同治元年(1862年)九月二十日卯时,孔繁灏在北京去世,谥“端恪”,享年五十七岁[1]:14[5][6]

Remove ads

家庭

  • 父:孔庆镕(1787年—1841年),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承袭衍圣公。
  • 母:毕氏(1790年—1847年),江苏镇洋县人,兵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毕沅第三女。[注 1]
    • 元配:方氏(1804年—1826年),安徽桐城县人,方传秩长女;祖父直隶总督方受畴、祖母孔楙祉为衍圣公孔昭焕长女。[7][注 2]
      • 女:孔重观,二十二岁过世,未婚。
    • 继配:李氏(1807年—1834年),安徽太湖县人,刑部尚书贵州布政使司布政使李长森第三女。
    • 继配:毕景桓(1813年—1875年),毕沅孙女、湖南岳州府同知毕鄂珠长女;[8]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月十六日结婚。[9]:100, 303[注 3]
      • 嫡长子:孔祥珂(1848年—1876年),同治二年(1863年)承袭衍圣公。[10]:19
    • 侧室:任氏
      • 庶长子:孔祥玑(1847年—1870年),正一品荫生,钦加三品衔、通议大夫。无子女,以同母弟孔祥璞的长子孔令誉继嗣。
      • 庶次子:孔祥璞(1852年—?),正一品荫生,钦加三品衔、候选同知。有二子,孔令誉、孔令谟。
Remove ads

附注

延伸阅读

参考来源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