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宗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宋宗元(1710年—1779年),字鲁儒,号悫庭,堂号尚䌹堂,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雍正二年(1723年)后属元和县人[a],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光禄寺少卿。乾隆年间为网师园园主[1]。
生平
来自苏州长洲宋氏家族北宅支。高祖宋如琮(字懋和,号章华,1573-1653)为吴县庠生,娶韩雍孙女。曾祖宋之炌(字时律,1610-1681)为岁贡生。祖父宋德受(字禄宇,号惕安,1648-1702)为长洲庠生附监生,授州同候选,娶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进士周公轼女。叔父宋勤业。父宋匡业(字鼎来,号梅仲,1680-1740)为监生,考授州同,有孝行,喜爱梅花[2]。母为州同陈起奇女(1682-1765)。宋宗元为宋匡业次子。
宋宗元为元和庠生附监生,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3][4]。九年(1744年)签掣任直隶成安县知县[5][6],调良乡县知县,十二年(1747年)由直隶总督那苏图荐举升补蓟州知州[7][8],十四年(1749年)任天津府知府、分巡天津道[9],历任分巡清河道[10]、署直隶布政使[11]、任永定河道,授中宪大夫,三十年(1765年)丁母忧,服阕,三十三年(1768年)回职再任天津道[12],后兼署长芦盐运使[13],加恩赏给三品衔[14][15]。
在任天津时期,宋宗元曾治理洪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天津运河涨水,城西芥园决堤,洪水泛滥南乡,后又倒灌围城。宋宗元等立即组织抢险,连夜在城东南中堂洼挖土堼(贝壳堤)泄洪入海,洪水消退。事后宋宗元报告直隶总督,建议从芥园开挖减水河一道,至中堂洼入海,以备涨水时泄洪之用。并开挖河道绕城,以便利商贾交通往来。尤其若能开河至东南盐矿地,不仅可便利商贾往来贩运,更可继而开发津南地区。可惜其建议未获采纳[16]。三十九年(1774年)补授光禄寺少卿,引疾归里[17][1],四十四年(1779年)卒于家。
Remove ads
家族
宋匡业有五子三女:长子宋正元(出嗣伯父宋启业)、次子宋宗元、三子宋文元、四子宋兆元(出嗣从父宋天恒)及五子宋调元。还有三女:长女嫁彭启丰[18];次女嫁监生陆霄;三女嫁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科顺天乡试举人、黄平州知州吴县人凌均。宋宗元夫人潘氏,以出嗣长兄宋正元子宋宝邦为嗣。侧室生一女,嫁彭启丰幼子、湖北县丞彭绍济[18]。
网师园园主及著述
据沈德潜撰《网师园图记》、彭启丰撰《网师园说》及钱大昕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撰《网师园记》,网师园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所筑的万卷堂,与南园、沧浪亭相望。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万卷堂故址[19],为奉养母亲及归老生活,在此修建园林别业。彼时有巷原名“王思”,宋宗元以“网师”自号,即取“渔隐”之意,又与巷名谐音,而巷名亦随之改名“网师”。乾隆《元和县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刻本)记载宋宗元的网师小筑内有北山草堂、无喧庐、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梅花铁石山房、蹈和室、溪西小隐、度香艇、花影亭、半巢居、斗屠苏、丽瞩楼十二景[20],宋宗元曾为该小筑作《小筑即景十二咏》及《小筑十咏》[21]。弟宋调元作有《半巢居次二兄元韵》一首[22]。此外,亲友张凤孙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作《网师小筑歌送宋观察乞养南归》及《网师园十咏》等诗文[23]。宋宗元去世后,该园逐渐失修,但池水景色依然清澈。其后人将园林售予瞿远村[24]。
宋宗元对文学与儒学亦有研究。著有《巾经纂》(又名《正经》)二十卷(1751年成书)、《网师园唐诗笺注》 十八卷(1767年成书)、《识字略》十卷(1768年成书)、《网师吟草》八卷(1768年成书)等[25][26][27]。
宋宗元玄侄孙(弟宋文元玄孙)宋彦成(字顺之,号癯菴,1860-1936,《琴学易知》著者)[18][28]辑有以网师园“梅花铁石山房”为名的《梅花铁石山房诗钞》二卷[29]。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