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客途秋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客途秋恨》是广东南海人叶瑞伯在清代道光年间写成的南音曲,描述文人缪莲仙与妓女麦秋娟的爱情故事。白驹荣是诠释此曲的代表人物,杜焕、新马师曾、梁汉威、阮兆辉[1]、文千岁[1]、罗家宝[2]、梅艳芳、张国荣等亦曾演唱过此曲。
本事及作者考证
对于《客途秋恨》中缪莲仙与麦秋娟的爱情故事之本事,以及作者是谁,学者梁培炽有专文考证、整理历来研究者观点。[3]
缪莲仙与麦秋娟均真有其人。缪莲仙即缪艮,字兼山,号莲仙子(因慕李青莲),又号古狂,别署为云游道人,原籍及出生地为浙江杭郡仁和县,生于乾隆三十一年。缪氏于嘉庆十六年到广东,当时他已四十多岁,他辗转于广东各地活动至少至道光元年,即至少经历十三年。据说他于嘉庆二十四左右遇上广州花舫名妓麦秋娟。麦秋娟又名大安、安卿,其事见于缪氏的著作《文章游戏》及缪氏友人的文章中。
说法包括缪莲仙本人、宋湘、叶瑞伯,而梁培炽同意叶瑞伯说。其分析简述如下:
唱词研究
“把那灾星魔障两不相牵”一句,白驹荣版将“魔”(阴平)唱作“磨”音(阳平),方言学者陈志清对此作过考证,认为在1782年前粤语“魔”与“磨”同读作阴平调,最迟在五十年后,名词“魔”读作阴平调,动词“魔”仍读作阳平调,后逐渐演变为名、动词均一律读作阴平调。[2]
衍生作品
1920年代,由编剧黄少拔改编成粤剧《客途秋恨》。
1931年电影《客途秋恨》:默片,由薛兆荣(薛绍荣)演缪莲仙、立健娴演麦秋娟。[3]:63[4]:5
1936年电影《客途秋恨》:由白驹荣、关影怜等主演。[3]:63[4]:25
1949年电影《客途秋恨》:由新马师曾、周坤玲等主演。[3]:63[5]
1950年代,梁启超门人伍百年,联同女画家潘峭风,按原曲之意,绘撰为图文并茂的抒情小说(梁培炽称画作名为《客途秋恨抒情画》[3]:63),刊载于《自然日报》副刊,轰动香港文坛。[6]
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 1987年香港电影《胭脂扣》:以1930年代塘西妓女的爱情悲剧为题材,梅艳芳、张国荣分别饰演的片中角色如花及十二少多次唱出此曲。[7][8]
- 1990年香港电影《客途秋恨》:同名,以异乡客(身为中日混血儿的导演许鞍华自身经历改编)为题材的时装电影,以白驹荣演唱版本贯穿全片。[7]
- 2001年中国内地及台湾合拍电视剧集《小宝与康熙》:故事背景为康熙年间,早于此曲所知的创作时代。于妓院出身的主角韦小宝以此曲首句“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嘅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作为自己口头禅的开端(其后部分则并非出于此曲),虽然这种创作被人诟病为风马牛不相及,但由于当时该剧在香港甚受欢迎,令此曲首句一度成为风靡儿童的流行语。[7]
- 2024年香港电影《破·地狱》:以香港殡仪业为题材,片中饰演丧礼经纪人魏道生的黄子华及饰演喃呒师傅郭文的许冠文因合唱此曲而一拍即合,并成为生意拍档。[9]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外面网页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