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宫崎泽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宫崎泽蟹(学名:Geothelphusa miyazakii)为十足目(Decapoda)溪蟹科(Potamidae)泽蟹属(Geothelphusa)的甲壳动物。该物种由三宅恒方与邱永彬于1965年首次描述。
Remove ads
形态特征
宫崎泽蟹中等体型,甲壳略呈方形,长约23毫米,宽约29毫米。甲壳表面光滑,前侧缘具颗粒状隆起,眼窝后棱微隆,额缘微凹。步足末节具有刚毛和小棘刺。螯足明显不等大,雄蟹螯足发达,内缘具钝齿,闭合时指部呈现缝隙。
体色以暗紫色为主,关节及指部呈橘红或橙色。雌蟹螯足对称且较小,腹部呈宽卵形。雄性第1交接器亚末节约为末节的7倍长,第2交接器具有末孔,抱器膜为长宽比3.8倍的细长结构。[3]
分布与生境
主要分布于台湾南部与北部,包括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宜兰县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其栖息地主要为低海拔(50至200米)山溪两岸、稻田、水塘边缘的泥洞或石下等潮湿环境。[3] [4]
生态习性
宫崎泽蟹为陆封性淡水蟹,昼伏夜出,夜间活动觅食。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小型昆虫等为食,食量较大,能每日摄食体重一半以上的食物。螯足强壮,除用于捕食与自卫外,也常用以挖掘洞穴。[4]
繁殖方面,雌蟹抱卵期约20天,孵化后幼蟹需水域中生活一段时间,待鳃部发育完成后方能上陆。[4]
该物种在台湾俗称“红脚仙”(红脚仙),意指其螯足颜色鲜红,且行动敏捷、性格活泼。[5]
保护现状
由于栖息地破坏、水体污染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宫崎泽蟹的野外数量有逐渐下降趋势。建议加强溪流生态保育、控制污染,并避免过度开发其栖息区域,以维持物种生存。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