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白腰雨燕

雨燕科雨燕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家雨燕
Remove ads

小白腰雨燕(台湾作小雨燕学名Apus nipalensis)为雨燕科雨燕属下的一个种。它们分布于日本、尼泊尔和东南亚。它们能够在飞行时交替关闭大脑的半球,以进行长距离飞行。

事实速览 家雨燕, 保护状况 ...

小雨燕曾被认为是欧洲小雨燕的一个亚种,名为Apus affinis subfurcatus[2]

Remove ads

描述

小雨燕的外观与欧洲小雨燕非常相似。[3] 它是一种小型鸟类,但属于中等大小的雨燕,翼展为12.5-14.5公分。它们的体长范围为14到16公分,体重约为20-35克。这种雨燕有一条深色且略微分叉的尾巴。除了白色的腰带和喉部的白斑外,小雨燕的羽毛为黑色,比欧洲小雨燕的颜色更深。

分类

学名Apus nipalensis由两部分组成。Apus是雨燕的属名,来自拉丁文,意指无足的雨燕或燕子。Nipalensis意指来自尼泊尔。[4]

目前,小雨燕有四个亚种:Apus nipalensis nipalensisApus nipalensis subfurcatusApus nipalensis furcatusApus nipalensis kuntzi

栖地与分布

小雨燕主要在空中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觅食。[5] 小雨燕通常分布于亚洲大陆。每个亚种在亚洲大陆的分布略有不同。[3]

  • Apus nipalensis nipalensis分布于从尼泊尔到中国东南部、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
  • Apus nipalensis subfurcatus分布于马来半岛和东南亚的其他岛屿
  • Apus nipalensis furcatus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峇里岛
  • Apus nipalensis kuntzi仅分布于台湾岛[6]

小雨燕生活在亚洲的城市和乡村地区。它们曾在尼泊尔的山区和中国、越南及香港的城市和城镇中被发现。2012年在北美只被发现过一次;该鸟经过DNA测序确认为小雨燕。然而,这次观察未被接受,因为发现时鸟已死亡。[7]

行为

小雨燕主要在两种地方筑巢:悬崖或城市地区。[8] 在城市地区筑巢时,这种雨燕倾向于选择建筑物的屋檐下或隧道内。许多小雨燕在越南附近的离岸岛屿的悬崖上筑巢。小雨燕用唾液将树叶、树枝和羽毛黏合在一起筑巢。

繁殖

小雨燕每年有一个繁殖期,通常每年繁殖两窝。第一次下蛋期需要三周时间。到6月初,第一窝的小鸟已经全部飞出巢穴。几周后,第二窝开始孵化。最后一窝的小鸟在9月中旬前离巢。每窝蛋的数量可能不同,通常为一到五颗。孵卵期可以持续20到30天不等。[8]

觅食

像许多燕子和雨燕一样,小雨燕在空中觅食。它们主要以空中分布的小型生物为食。粪便分析显示,小雨燕的饮食几乎完全来自节肢动物门。[5] 这主要包括蚂蚁、蜘蛛、蚊子和苍蝇,但不限于此。

声音

小雨燕发出ti-ti-ti-tititrrrrrr的声音,[3] 以及许多其他声音,作为它们的声音目录的一部分。

迁徙

目前对小雨燕的迁徙研究不多。它们曾在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被记录到,这表明它们在冬季可能有某种迁徙活动。[3]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